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兴唐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春雷(九)
:“太后不可,没有准确的消息回馈过来,就不能扶立新君,非是皇太子,帝君关系到国家的命运。若是陛下返回,国家有二君相处,国再无宁日矣。”

    太后这一招狠哪。

    让相王这个软货为皇帝,还不等于是她在做皇帝?而且一旦皇上返回,已经立了新君,先帝遗诏又让太后决策军国大权,皇帝失去了最大的一颗棋子。局面要有多被动,就有多被动。

    “狄卿,你是何意思,有没有看到哀家为了等我儿回来,这一年多受的委屈?”

    若真是那样,关中各关卡的驻兵,你老人家又作何解径?

    可就有胆量抬扛,也抬不赢。武则天能说当初是为了拱卫太上皇的安了先帝驾崩,关卡士卒可以撤下来。然而皇上下落不明,青海又驻扎了许多军队,我能不能将将士撤退下来?

    也没有那个胆量辨,狄仁杰只好说道:“太后,反正刘内侍已去了岭西,仅剩下最后一站顶多兰四个月时间,消息就能反馈回来,何必急于这三四个月?”

    话是这么说,可武则天直觉告诉她,很不安,别看这三四个月时间,也许云彩就会变成雨滴,沧海就会变成桑田。于是问裴炎:“裴卿你意下如何?”

    裴炎心中冷哼,需要我时间我,不需要我时,咄咄逼人。当我傻啊,装着傻说道:“启禀太后,臣也认为秋相公言之有理。”

    裴炎都发话了,而且万一皇帝活在人世间,自己这几人匆匆忙忙地立了一个新君,后果不堪设想。几个宰相有的附和,有的表示缄默只有武承嗣上窜下跳。但若不看在武则天的面子上,诈又将他当作一回事?

    其实不是不附和武则天关系太大,包括寨味道想拍武则天的马屁都不敢吭声。

    诸相不同意,武则天只好作罢,但对这些宰相们十分失望:第二天将裴炎召了进来,说道:“裴卿,西京刘仁轨薨无人留守,哀家很不放心,就将它托负给你了。”

    托负给裴炎武则天十分放心。

    长安是李唐的老巢刘仁轨又是忠贞的保皇派,很得关中将士官吏与士族之心。离青海也很近因此武则天一直很忌惮。至于裴炎嘛,他去了长安,是真正养老去的。

    裴炎两眼茫茫,头脑一晕,差一点载倒于地。心里想到,这就是我苦心经营换来的?可是程务挺与张虔勋率兵去了塞外,自己只有一个空架子。只好咬着牙说道:“臣奉旨。”

    终于摘去了裴炎的大权。不过考虑到儿子生死不明,没有将裴炎置于死地。

    处理了裴炎,又将郭待举贬为安州刺史。这是裴炎的不二死党,必须处理的。附和的李景谋罢为司宾少卿,沈君谅与崔譬也因为没有表示支持,罢相,保留原职。

    又以鸾台特郎韦方质为凤阁特郎同平章事,另一个对她忠心耿耿的大臣王德真,隐忍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将他提拨出来,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腰着又以冬宫特郎苏良嗣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朱敬则找到了狄仁杰,私下抱怨道:“我从来没有见过国家如此动荡过。”

    “朱少卿,不这样频繁调动,相权怎么向太后手中转移?”

    “那么为什么她对你……“

    狄仁杰没有作声。

    若真将自己贬出朝堂,反而是幸事,但太后不会让自己如愿的。原来有刘仁轨,有青海诸将,然而陛下消息瞒得紧,东宫诸女与自己都不知道,青海将士更不知道。熬了很长时间,许多将士产生了动摇,黑齿常之数次镇垩压才将不满压制下去。这个问题不大,皇帝会控制着。可太后不知道,听到这个

    消息,会认为青海妨害越来越小,刘仁轨又死i了。自己不听她的话,数次拂她的意旨,要对自己动手了。

    还没有动手。又提了两么宰相,一个是韦待价,这小子在青海让老百姓比成了妇人,因为对武则天忠心,反而屡屡升迁,让武则天提拨为天宫特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另一个人出忽人意料,提拨裴居道为秋官特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不过狄仁杰倒明白武则天的用心。要对自己动手,又怕百姓说话。于是提拨了裴居道,他是皇后的父亲,真正的保皇派大臣。哀家要杀狄仁杰,不是看皇帝亲信不顺眼,而是就事论事。将大家的嘴巴堵上。但事实呢?裴居道虽然身为国丈,因为才能有限,对武则天根本构成不了危胁。

    几天后,大事再次发生。

    周兴上书弹劾狄仁杰为大理永时,多次指使市井游侠,草管人命了

    一半是事实,当时秋仁杰借李治下诏清查坊间谣传源自何处时,为李威布局。趁机收纳了许多市井游侠,为了整合,走出了几条人命案,不过这些人说侠客是尊重他,实际上部是混混地痞流氓无赖。也没有人将他们当作一回事。

    并且这次整合后,又拿出一批钱让他们谋生,这些人也认为自己是皇帝的人,开始改恶向善,反而做了一件好事。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