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热血三国之水龙吟 > 第四十五章 迁都(二)
鲍信所言,他手下兵卒,确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

    杀华雄,已经让他感到万分吃力。如今面对荥阳的高城,再打下去,怕也消受不起。

    别人的话,诸侯可以不放在心上。

    但鲍信毕竟算是山东诸侯,平日里颇有人望。

    他和孙坚不一样,算得是当今名士,素以宽厚而著称,被世人称之为‘鲁君子’,言他有古人之风。而孙坚呢?说穿了在大家眼里,就是个暴发户。虽然出身官宦家庭,但是……孙坚是江东人氏,相对于以中原大族为主体的东汉,不过蛮夷。

    哪怕孙坚立下再多功劳,在不少人眼里,只是一个莽夫。

    而且,他此前起兵时,接连杀死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这两个人,在士林之中也颇有名气,却死于孙坚之手。这是个以下克上的家伙,与他合作,还需小心。

    所以,鲍信此言一出,诸侯纷纷点头同意。

    孙坚出得大帐,与孙策一同返回自家大营。

    在回去的路上,孙策道:“父亲,何以闷闷不乐?”

    孙坚长叹一声道:“想当初,凉州之乱时,我就曾建议太尉张温,言董卓有虎狼之姿,不可不防。那时候我就想杀了董卓,但张公却不赞同。此次,我响应桥公号召,起兵讨伐董贼。原以为打下了阳人关,却不成想,成为诸侯的眼中钉,肉中刺。

    诸侯各怀心思,不肯齐心协力。

    而董贼手下,却多能人。

    先有华雄相阻,后有丁辰助纣为虐。

    凉州军虽不必我联军兵强马壮,却齐心协力……我只担心这样下去,联军讨贼无果。”

    这番话,颇有些意气消沉。

    孙策有些心疼,便道:“父亲,既然诸侯不肯齐心,我们何苦留在此地,受尽白眼?

    倒不如领兵返回老家,总好过受人欺凌。”

    “伯符,为大将者,切不可意气用事。”

    孙坚道:“我们现在身处中原腹地,即便是想要返乡,也有千里之遥。

    这一路上粮草供给,会非常困难。我们在这里,尚不必担心这些,可若要此时离开,势必会被诸侯为难。再说了,还不到哪一步,我们不妨先看看,而后伺机行事。”

    孙策想了想,也觉得孙坚所言极有道理。

    他便不再劝说,而是随着孙坚,返回了大营……

    +++++++++++++++++++++++++++++++++++++

    孙坚因为强攻阳人关,损耗颇大,于是屯驻梁东,休整兵马。

    而诸侯则在鲍信的劝说之下,兵临荥阳。

    鲍信亲自出城搦战,但丁辰和李肃,却闭城不出。

    无奈之下,诸侯只得强攻。可荥阳乃古城,城高墙厚,且辎重完备,丝毫不惧诸侯。

    诸侯接连数日强攻,非但未能攻破荥阳,反而损兵折将。

    也就在这时候,虎牢关方面传来了袁绍和冀州牧韩馥产生矛盾的消息,是诸侯不得不暂缓攻势,后撤三十里扎营。

    袁绍何以会与韩馥产生矛盾?

    其实,也说来话长。

    当初袁绍逃离洛阳后,便去了渤海。

    凭借个人声望,他很快在渤海站稳了脚跟,并且结交冀州名士,声名渐渐响亮起来。

    韩馥本来,就有些不满,认为袁绍侵犯了他的利益。

    只是未等他发作,便出现了讨董的事情,也使得韩馥不得不暂时放下了个人恩怨。

    一开始,韩馥很支持联军。

    冀州本就是钱粮广盛之地,他亲自坐镇邺城,为联军输送粮草。

    最初,一切正常。

    可随着战事的发展,韩馥发现,袁绍借盟主之名,暗地里不断侵吞其他诸侯的力量,势力一日强横一日。而且,他身为盟主,得了讨董先锋的美名,在冀州越发被人称赞。这也使得韩馥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于是在有意无意间,开始拖延粮草。

    而虎牢关下,十余万大军集结。

    你拖延一日粮草,就可能会造成军心混乱。

    袁绍也因此,对韩馥心生不满。

    于是他派人前去和韩馥讲道理,却不想韩馥非但不理,反而让人把他的使者狠狠羞辱。

    这一来,两人的矛盾也随之爆发!

    曹操在里面努力调和,才使得袁绍最终没有发作。

    只是这样一来,虎牢关外的联军,便变得有些麻烦了……亦或者说,诸侯各自有了心思。

    无奈之下,袁绍也只好暂停攻势,以稳定军心。

    他决定,亲自前往邺城,与韩馥坦诚进行交流。

    原本,他让曹操暂代他主持大局。可问题是,曹操在诸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