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三十二章 三不朽


    将领身子一晃,一口热血从喉头冲出。

    大唐水军的海船停在海面上,等候从买召忽顺江而出的小船靠拢,将船上唐军留下的探子接上后,这才扬帆远去。

    苏大为在买召忽不止是掳光了粮草和军械,还做了两件事。

    一是命斩断所有高句丽人的拇指。

    二是四处洒上火油。

    水军来时,船上已经带了足够的鲸油和黑火油。

    待到高句丽人援军进城,悄然放火。

    不费唐军一兵一卒,就令高句丽人遭受巨大损失。

    “早就听苏定方将军提起,年轻一辈有个苏大为,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一个宽厚略带沙哑的声音,从身后响起。

    苏大为回头,看到此次配合自己行动的水军大将。

    这是一个年约六旬的将军。

    他一身金甲,肤色黝黑,双掌骨节粗大,鼻梁隆准,双眼若豹,眼中闪光熠熠。

    在颔间,生着如燕人张飞那般戟张的浓黑胡须,显得极为粗犷有力。

    然而此人说话,却透着温文尔雅,语音字正腔圆,显得极为沉稳。

    “谢过将军,将军不觉得,我砍掉他们的拇指,太过残忍吗?”

    “我之英雄,彼之仇寇,两军交战,何来残忍一说。军中可不流行妇人之仁。”

    金甲将哈哈一笑:“我现在是白身,毋用喊我将军,就叫我的字,正则吧。”

    刘仁轨,字正则,出身汴州尉氏人,汉章帝刘炟之后。

    在太宗时以直言敢谏闻名,累官至给事中。

    李治即位后,任青州刺史。

    “礼不可废,军中皆为袍泽,这次若非将军接应及时,计划不会如此完美。”

    “还是阿弥你眼光准,用兵如神,此次高句丽人吃了大亏,而我军损失微乎其微,当真是后生可畏啊!”

    刘仁轨哈哈大笑,他似乎特别爱笑。

    苏大为知道,其实最近几年,刘仁轨过得并不太好。

    唐高宗显庆四年,刘仁轨因处理“毕正义案”得罪李义府,被贬为青州刺史。

    显庆五年,高宗发兵征讨百济,刘仁轨奉命督海运。

    李义府在明知时机不当的情况下,强行督促他出海。

    结果,船队在途中遇风沉没,死伤严重。

    朝廷派监察御史袁异式审讯。

    结案后,李义府对高宗说:“不斩刘仁轨,无法向百姓谢罪。”

    舍人源直心说:“海风暴起,这不是凭借人力所能预料的。”

    高宗于是仅将刘仁轨免职,以白衣的身份随军。

    所以刚才苏大为称刘仁轨为“将军”,刘仁轨说自己是白身。

    白身,就是平民,没有任何官职。

    苏大为自然不会因此对刘仁轨有任何轻视。

    历史上,苏定方平定百济后,刘仁愿被任为都护,与新罗王金春秋的少子金仁泰共同镇守百济都城泗沘城(后世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

    大唐在百济设立熊津都督府,任命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

    但王文度在渡海时病亡,高宗于是授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代替王文度统军。

    也就是说,原本在王文度死后,朝廷会任命刘仁轨接手在百济的烂摊子。

    但是因为苏大为的出现,这一切历史已经改变了。

    而按历史,大唐与倭国著名的“白江口之战”,就是刘仁轨指挥。

    单一海战而论,刘仁轨可排进大唐前三。

    当然,这一切,因为苏大为的存在,即将爆发的白江口之战,也必将发生改变。

    “阿弥,莫怪我交浅言深,以你对我的大恩,我必会力助你,况且你我还有苏大总管这层关系。”

    刘仁轨在苏大为耳边以只有两人才能听见的声音道。

    苏大为向他点点头。

    此前,李义府曾暗示刘仁愿秘密除掉刘仁轨,但被苏大为劝阻。

    明面上,苏大为和刘仁愿关系降到冰点。

    而背地里,没人知道苏大为与刘仁愿真正的关系。

    若大唐军中有党朋。

    那苏大为、刘仁愿、刘仁轨,皆属于苏定方这一派系。

    永徽五年,刘仁愿任葱山道行军子总管,随卢国公程知节出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

    正是这次出征,令刘仁愿与苏定方,建立起特殊的关系。

    而苏大为,为苏定方指定的兵法传人,衣钵弟子。

    有这层关系在,刘仁愿会和苏大为翻脸?

    但现在泗沘城上下,都以为刘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