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四十二章 海内存知己
验看体表的话,死者有着明显被烧死的特征。

    至于为何不挣扎,现场也没有火烧的痕迹,则是另一个疑问了。

    把所记录之事,给周娘子看过无误后,让她在卷宗上画押,一份案情记录便完成了。

    “我们先回衙门,稍后会有越王府的人来帮着收殓后事,若有事可以到长安县衙门找我,案情若有进展,我们会再通知。”

    “是。”

    ……

    苏大为没有随钱八指回长安县衙,而是向他交代了一声,转去了大理寺。

    在大理寺,他没找寺卿裴廉,而是找了程道之,将今天的案子与他细说了一下,让他将两案的卷宗放在一起,看看有没有相似的线索。

    目前来看,都是在自家死恨。

    没有外人进入的痕迹。

    死状都十分蹊跷。

    一个是溺毙。

    一个看起来是烧死。

    而现场都没有水火之灾的痕迹。

    崔涣那个案子,还要再确定一下,屋内是否第一现场,还是在外面烧死被人运进来,还有炉中烧的究竟是何物。

    这些需要时间去验证。

    至于高阳公主的案子,南九郎已经去城外泾河去查证,看高阳公主鼻中找到的植物,是否是河中的浮萍植物。

    这一点确认,就要再验证犯案现场的问题。

    若房屋里真的是第一现场。

    苏大为就要慎重考虑李仙宗所提到的“巫蛊”之事。

    当然,这些还是后话,先把前期工作按程序排查,尽可能搜集更多的线索,才能说后面。

    大理寺这里,他也没呆多久。

    把案情交代后,立刻出了大理寺,转备转去一旁的都察寺。

    出来的时候,他看到不少差役和官吏在进进出出的忙碌。

    不是公务,而在搬家。

    许多卷宗资料都被打包,整车整车的装备整齐。

    这些都是历年来的公文和案卷,还有许多资料文书。

    都是宝贵的文献资料。

    都要分门别类放好,用马车运去大明宫。

    李治已经发过话,这里的东西,在下个月都要搬过去。

    在这边办公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长安县和万年县衙门倒是原样不动。

    要搬的只是三省六部。

    新建的大明宫,会成为此后大唐帝国的心脏。

    先后会有十七位大唐皇帝在此处理朝政。

    历时两百余年。

    苏大为正想着心事,冷不防从一处偏殿跑出一个少年郎。

    跑到苏大为面前,看了又看,试探着问:“你是苏大为,苏郎君?”

    苏大为打量对方。

    看起来还是个半大孩子,十四五岁上下。

    身高六尺左右,一身宽大的儒服,头束冠戴。

    面上的皮肤白皙,脸颊偏瘦,一双眼睛黑黝黝的,极有神彩。

    双手交叠,正冲他行叉手礼。

    手指纤白细长,宛若女子。

    “你是?”

    “我是王子安。”

    “王子安?”

    苏大为皱眉道:“不认识,你是否弄错了。”

    “哎,不会错的,你那天去我们家,我看到了,我是子安,哎,我是王勃。”

    最后两个字,一下子将苏大为想要离开的脚步定住。

    他惊讶的回头,再一次认真打量眼前的少年郎。

    “你是王勃?王通之孙?”

    “如假包换。”

    王勃挺起胸膛,一脸故做严肃。

    苏大为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王勃,初唐四杰之王勃。

    见到他,自己算是认识全部的初唐四杰,完成“攒齐初唐四杰”之任务卡了。

    最早的骆宾王。

    然后通过骆宾王又介绍了杨炯和卢照邻。

    这两位虽然还没打过照面,但却与苏大为有过书信来往。

    更别提大嘴巴骆宾王。

    每次写信文彩斐然,而且铺陈排比,令苏大为看了有些汗颜。

    他的回信,也只能半白不文了。

    苏大为在王氏家里,问起王勃,甚至主动向王茂叔问起王勃。

    只因为后世的记忆太过鲜明。

    谁能忘记那首《藤王阁诗》。

    腾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还有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