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九十三章 京都旧事
同时严令当时归化大唐的倭国仆从将领,分别执掌一部。

    并且定下制度,四年一轮。

    各将领将轮流更替戎守的防区。

    具体执行下来会不会走样先不论,哪怕这些将领都成为新的藩镇,那也是分裂的二十七部,单独一部,甚至联合几部,都绝没有与大唐在倭国所设都督府抗衡的本钱。

    而要将这些割裂的土地和势力联合起来,没有十余年的时间,绝对办不到。

    何况大唐东倭都督府又不是摆设,只要施行縻羁之策,将最强的大名拆分肢解,这事哪怕给倭人五十年也办不成。

    苏大为仔细翻阅手中的秘档,越看越是心惊,忍不住骂道:“朝廷封的东倭都督是猪吗?”

    “咳咳,阿弥注意身份,不要用这等粗鄙之词。”

    “骂他是猪都是便宜他了。”

    苏大为翻完整个秘档,重重一掌拍在桌上。

    幸亏他还留了几分力,不然一巴掌下去,这桌案是别想要了。

    事情并不复杂。

    有内和外两个因素,单独碰到一个,倭岛不可能反。

    但偏偏两个条件都达成了。

    第一个条件,朝廷任命为东倭都督府都督的人,叫赵敬朗,此人也是贞观时期旧臣。

    有过一些地方施政的经历,算是经验丰富的老臣。

    但唯一有一个问题,赵敬朗此人年老昏聩,耳根极软,而且还十分好女色,年龄对他似乎丝毫没有影响。

    去了倭国当了土皇帝以后,被一帮倭国仆从大将哄着,渐渐膨胀得不知东西了。

    又被那二十七部大名轮流送美女,宴请,换着花样捧着。

    最后被人悄然渗透,连都督府埋下倭人暗桩都不知道。

    趁着赵敬朗昏聩,每日流连酒色,甚少视事,那二十七部倭将,只安份了两年,便开始了兼并战争。

    对这一切,赵敬朗也不是完不知情。

    但他觉得,让这些倭人自相残杀,对大唐也没坏处。

    反正倭人再怎么跳,也难当大唐兵锋。

    却没想,倭人经过苏大为的调教,其组织度和军事理念,早已与过去的倭国,有了质的飞跃。

    那二十七部大将和手下的倭人兵卒,可是最早跟着苏大为的唐军,以唐军仆从而自豪,一举击破旧倭王的军队,解放倭岛的虎狼之士。

    对上苏大为,他们自然是不行。

    但对上一个小小的赵敬朗,却不在话下。

    若苏大为一直在倭国镇守,或者留下得力大将,这些倭人都不敢生出此等异心。

    实在是……

    朝廷派来的赵敬朗一介文臣,鼠目寸光,实在低估了这些军汉手里有兵又无天敌时,野心的膨胀程度。

    如果只是如此,倭国这二十七部将领同,也就是继续大名之间的兼并战,还不至于就敢反唐。

    但是另一个小概率事件发生了。

    那就是,倭王高市,回倭国了。

    事情要说到前几年的泰山封禅大典。

    在封禅之时,各国使者酋长皆敬畏称李治为天皇,尤其以高市态度最为谦卑。

    李治不知脑子里哪根筋抽了一下,当时一高兴,居然赦免了高市之罪,并派人护送高市回倭。

    这一回倭不要紧,如鱼入大海,虎入山林。

    高市回到倭国以后,迅速拉拢愿意效忠他的倭将,并以倭王的名号,不断拉拢和兼并。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便占了绝对的优势。

    高市并且效仿大唐,自称天皇。

    还召集能工巧匠,仿大唐长安制式,在倭岛上修建小长安城。

    直到这个时候,赵敬朗才如梦初醒。

    可惜一切都晚了。

    眼见事败,高市一不做二不休,把赵敬朗砍了。

    倭国虽然现在还有七八位大名是苏大为时期留下的倭将,但高市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待抽取!抽红包!

    重新统一倭国列岛,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高市没有胆量打出反叛大唐的旗号,名义上还是自称效忠大唐天皇李治,并诈称赵敬朗是病死。

    但消息还是被大唐知道。

    据说李治在朝堂上勃然大怒,摔了自己最心爱的一个琉璃盏。

    杀大唐都督,自封天皇。

    这特么还不是反唐,还要怎么反?

    “赵敬朗简直比猪还蠢,他死了也就死了,可惜了我们在倭岛经营的大好局面。”

    苏大为还能说什么,除了骂一声赵敬朗是猪,还能骂谁?

    总不能骂李治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