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唐第一逆子 > 第2155章 接班人


    李世民接着又说:“第四,其他君王往往厌恶正直之士,倾向于明处诛罚暗处,而在朕即位以来,正直的大臣在朝中比比皆是,从未贬黜或斥责过任何人!”

    “还有,传统上,帝王都尊贵中原,却贱视夷、狄族,而我对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护与关爱,因此他们的部落都像对待父母一样依赖我。这五点,是我取得今日功绩的原因。”

    李世民见大家没有说话。

    显然对于大家的表现,他还是有点不满意的。

    于是,他将目光看向了身边的褚遂良。

    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

    是李世民身边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良才之一。

    “褚遂良,你曾做过史官,像朕说的这番话,符合历史事实吗?”

    李世民这么问,或许是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五点对与不对。

    所以问了褚遂良。

    褚遂良想了想之后答道:“陛下的盛德不可胜载,仅仅以这五点定论,表明陛下过于谦虚了。”

    意思是说李世民做得不止于这五点,还有更多。

    李世民还是太过于谦虚了。

    可是如果真的计较起来的话,那么李世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有一半就是李愔的功劳。

    是李愔让大唐发展得更快。

    而大唐发展起来了之后,周围的国家才会害怕。

    所以,李世民平定起来,也变得十分容易的。

    至此,李世民也没有多说什么。

    他接着往前行。

    这时,他又与褚遂良说:“褚遂良,朕先前让你整理的《帝范》十二篇如何?”

    “陛下,已经整理完了。”褚遂良说道。

    这《帝范》十二篇分别是《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

    是李世民将自己这些年来治理大唐的一些看法整理成书的。

    他之所以做这个,还是因为担心后人。

    接着他说:“修身治理国家的道理,都在这十二篇之中了。我一旦逝去,就没有别的话可说了。这也是朕留给后人的知识了。”

    他说这话,感觉有点伤感。

    这太子未立,如果是李愔来当皇帝的话,李愔根本就不需要他的十二篇。

    可是李世民又说:“若是后人即位,应当以古代的先哲圣王为师,象我,则不足效法。古人说效法上等的,仅得其中,效法中等的,不免得其下。”

    众臣子不敢言语,生怕李世民接下来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不料李世民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接着说:“朕即位以来,过失之处不少,锦绣珠玉不断于身前,又不停地修筑宫室台榭,犬马鹰鹘无论多远也要罗致来,游幸四方,使各地供给烦劳,这些都是朕的大过失,希望千万不要认为正确而效法。”

    长孙皇后这时问:“陛下,您怎么了?”

    李世民没有理会,反倒是接着说:“回顾起来朕普济苍生效益多,创建大唐基业功劳大。好处多损害少,所以百姓没有怨言;功劳大过失小,所以王业稳固;然而若是要求尽善尽美,实在是多有惭愧。后人没有朕这些功劳勤苦而承继我的富贵,竭力行善举,则国家仅得安定;如果骄奢懒惰,则自身都难保。”

    大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褚遂良也是在那里呆若木鸡一般。

    可是李世民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接着说:

    “成功来之不易,败亡却可迅速招致,是指国家而言;失去容易得之较难,是指皇位;能不珍惜吗?能不谨慎吗!”

    李世民说的这些话,让人不得不怀疑,他这是在为下一任皇帝做准备。

    “褚遂良!”

    “臣在!”

    “刚才朕所说的,你可记下?”

    褚遂良一听一愣。

    刚才李世民说了那么多,自己怎么可能记得下来。

    他很想说,陛下你再说一次。

    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只得凭记忆记下。

    “是,陛下,臣现在在记!”褚遂良立即说道。

    “好好好!”

    这时,长孙皇后又问:“陛下,为什么说这么多关于治理国家的事?”

    是啊,李世民突然说这些,让大家十分疑惑啊。

    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这些为后人准备的东西,朕要提前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