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塑千禧年代 > 552 好消息(二合一)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就要看看能不能让冰芯争一口气。”

    邱慈云举杯,梁孟淞也同样如此。

    三人一起喝了一杯酒。

    邱慈云不是刚到,他这两天和方总聊这个梁孟淞,聊这位的能力、性格,聊他能给冰芯带来的帮助,对今天这场晚宴的沟通是有备案的。

    梁孟淞确实心高气傲,也有这个高傲的资本。

    但冰芯里还有一位胡正明胡教授坐镇呢。

    梁孟淞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时就师从胡教授,胡教授也把梁孟淞当作得意门生。

    而等到胡教授进入台记要把研究和产业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他担任的是技术执行长,级别上高过梁孟淞,对后者的130n制程工艺战胜IBM提供了很多帮助。

    有这么一个关系在,冰芯内部便有人事上凝聚前行的条件。

    方卓今天也没有摆老板的谱,起身为邱总和梁博士倒酒。

    邱慈云端着酒杯,感慨的说道:“听说梁博士愿意来冰芯,我真的是喜出望外,来之前还专门去科大校园里见了一面正在上课的胡教授,他同样十分高兴。”

    “梁博士,胡教授当时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冰芯来了个大帮手。”

    “梁博士,我敬你一杯,愿咱们冰芯能加快发展,奔向更高的制程。”

    邱慈云把酒杯和梁孟淞碰了碰,两人各自饮酒。

    方卓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幕。

    邱总当然是在说瞎话,胡教授当时第一句话是笑着说的——“居然把梁孟淞那个孬脾气给弄来了,方总一定是挖空心思了吧”。

    这句话说了两个人。

    胡教授深知自家弟子的脾性,也同样被方总挖空心思的挖过。

    “我很久没见教授了。”梁孟淞平时也很忙,就在落选之后闲了下来,但又自觉没脸联系老师,“之前知道教授去了内地,去了冰芯,我还是很震惊的。”

    邱慈云心情很好,笑眯眯的说道:“胡教授也是看到方总的一片拳拳之心,想为内地的半导体产业出一些力。”

    梁孟淞点点头:“本以为教授就算到内地,也是会去中芯。”

    这话是个客观描述,但这个当着冰芯掌门人和总裁的场合就有些不太好听。

    邱慈云余光扫了眼方总,见他没有挂脸,也客观的解释道:“说起来,中芯的发展很快,也有了它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它的股权比较分散,管理层也需要权衡,胡教授要是到了中芯,没准会觉得比较掣肘,但冰芯就不一样了。”

    梁孟淞又点头:“所以,我以为教授即便再入企业,也是依旧会回台记,毕竟,几年后可能就会有Fi的实际应用。”

    同样是客观描述。

    这回换了方卓说话:“相信有了梁博士和胡教授的双剑合璧,即便我们比台记在Fi的应用上要晚,也不会晚太久,我猜教授那么高兴,肯定也是因为想到了这一层。”

    梁孟淞露出个微笑。

    邱慈云适时举杯:“有胡教授,有梁博士,你们如此师徒,这肯定是半导体产业里的一段佳话。”

    方卓也举杯。

    梁孟淞笑容更盛,心里多日来的情绪被扫去数分。

    方卓再次倒酒,碰见邱总有些揶揄的眼神,也回了个眼神。

    他重新坐下,皱眉提起一件事,说了国内工程院院士的竞争问题。

    一方面是本身环境存在竞争,另一方面是也需要有实打实的重大成果。

    方卓能找来愿意提名的人,但没有实际成果,单是提名也纯粹白搭。

    当然,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

    只要冰芯有了国际先进的制程技术,荣誉和奖项都是手到擒来。

    方卓连申报的项目名称都想好了——90n65n大规模集成电路大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65-40n套产品工艺研发与产业化。

    梁孟淞听完这么一阵叙述,捏着酒杯,倒是颇为实在的说道:“我还没想过这个。”

    他又摇摇头:“暂时倒也不必想这个,方总说的很对,第一任务是把冰芯的制程提高到先进水平,而提高的第一步便是冰芯越过90n而主攻65n进步。”

    邱慈云尽管知道梁孟淞确实能力高绝,但现在还是忍不住说道:“我们90n风险试产花费了很大代价才完成,我甚至有信心第三季度就能实现常规良率的量产,就这样跳过去,是不是太草率了?”

    梁孟淞平静的说道:“方向错了,越努力,偏离的越远。”

    邱慈云放下酒杯,认真的与梁博士探讨起这个方向的正确与否。

    很快,完不用方卓起身倒酒了。

    这两人不喝酒,嘴里开始不断蹦跶出各种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