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光绪中华 > 第一八三章汉中民变
情,但是报上说只是洋县“江湖会”五六百人聚众哄抢了军火库,就地扯起反旗造了乱,起因如何应对如何,邸报上只是说陕西一省正在力弹压,内阁尚无批复,估计是在呈奏九重待皇帝定夺。

    眼下洋县和西乡县两县部糜烂,两县县令殉职,以下巡检典史等各职官员均死的死逃的逃,换句话说也就是这两县已经不掌握在朝廷手里了。这两个县的情势已经如此,也无需忧心了,五六百人的队伍能闹出多大动静,载沣也烦不到那头去,他烦的是眼下这样的局势,势必打乱他从陕西省入手改革军制的计划,境内出现匪乱,军制便不能妄动,动则可能贻误大局,究竟如何是好,看来还得到前面的西安去与当地军政官员会商再作定夺。

    想到这层,载沣也就安了心,他却不知道陕西一省的情势比他想象的要坏的多得多。在紫禁城接到杨昌俊和巡抚奎俊的联名告急并自劾折子,让我猝不及防,内部的矛盾还是爆发了,改革只是惠及沿海省市,陕西地处内陆,本意是待今年的京伊铁路修到西安府后,陆续要将一些民政方面的举措一并推行到西部,并且在此构建一个总理西南西北的后勤集散中心,周围兴办一些军事工业,以作为战略后方来经营的,却不料在这个计划推行的前一年,陕西境内出了这么大的匪乱。

    如今铁路已经从北京修到了山西解州府,很快就要延往陕西境内,陕西的局面再不迅速弹压,就必将延误铁路的进程,这工程上的开销每天的钱是流水般花下来,让人心疼得要死。

    杨昌俊和奎俊的折子只是个节略,汉中府知府李传圣的折子才洋洋洒洒万余言,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的一清二楚,这其中还不仅是一个匪乱的问题,从这么个简单的匪乱事件中,能反映出各种各样的内部矛盾。闹不好就要像李自成那样闹出大事来,陕西历来土地贫瘠民风彪悍,朝廷近年来再三蠲免陕甘钱粮,就是防着出事,却不料防着防着还是出了事。

    肇始起事的原由乃是汉中府辖下的洋县1895年是县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禾苗大多枯死,县几近颗粒无收,由于报灾,赈济不及时,有些穷极了饿极了的百姓没了吃食,已经到了吃草根树皮充饥的地步,地方官吏螨蚶,为怕影响政绩瞒报灾情,百姓纷纷请愿,若是此时上报上来,立时就可以组织这年丰年的四川湖南就近赈济,但是事情就坏在这庸吏洋县知县王增祺手中。

    王某乃是进士出身外放知县,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办起民政来却是眼高手低,眼见灾民们聚集请愿,不知疏散反而调集县兵弹压,捕拿为首者杖责收监。这是事件肇事的隐忧之其一。

    其二,这为首者也不是什么好人,却是哥老会的当地分支江湖会的红签大爷,名叫高彦发,以及他的表兄黄英,另外还有一个首领叫姚洪,另外是一个石槽寺村的江湖会首领叫楚玉的,其父夏日里借了本村土豪楚昆3斗麦子,秋后却遭遇荒年无法偿债,被土豪抓去打了一顿,楚玉大小也是一个帮会首脑,平日里恐怕也不怎么孝顺,不然其父也不用跟人去借麦子了。怕是面子上过不去多些,率领弟兄砸了楚昆的家,抢走稻谷十七石与弟兄私分了。知县王某捕了这三人收了监,满以为以儆效尤,杀猴给鸡看这事体便可以弹压下去,却不料这年二九的夜里,五百余人的江湖会会众纠集了起来趁着县里忙着过年人浮于事的状况,砸了监牢抢了人,又顺手砸了不远的军械所,抢了兵器便杀了知县,在县城抢掠一番后,到不远处的黄老爷山入了寇,奉高彦发为大爷,楚玉为二爷,黄英三爷,姚洪作了军师,先在山寨里过了个肥年。这从中就又有一个问题,民间的地下帮会组织渐渐已经形成了黑社会的作派,军中多少也有渗透。陕军还好些,四川,湖南等地的哥老会组织更加的深入。

    过完了年,这些人有了粮食扯起大旗就开始招兵买马,没了活路的人但凡有口饭吃什么事做不出来?江湖会的人马很快就扩充到了千人,洋县已经被抢的差不多了,便开始向相邻的西乡县动手,临近各乡都开始遭抢,并一度攻克县城,杀了县令。从者更是越发得多了起来,目前这两个县基本上已经是闹成了江湖会的地盘。两个县先后向汉中镇和陕安兵备道告急,两处派了兵马,收容起两县自己的城守兵残兵大举进剿,并一度攻占了江湖会三花岩据点,但却不料匪帮此时的兵力已经逾了两千之数,五大营两千五百余人在五个首脑的率领下疯狂反扑,激战两日,双方伤亡惨重,清军因为被断了联络通道,而内陆的军队装备又远不如沿海各新军,故而两个营一千人被围歼于三花岩。

    陕西一省皆惊,原忙于迎接钦差的各方面大员除了总督和巡抚留下来之外,部集结到了汉中府,这也是江朝宗的生日会气氛如此紧张的缘故了。

    综观此事,一方面是前面说的地方官员无能,地方地下黑势力发展失控,再一个也是有最近几年的发展路线重工业轻农业,重沿海轻内地,重军政轻民政的国家策略有关,另外也与我甲午年的一道圣命有点小关系,就是取消各地豪强的团练的火枪使用权,如果两个县的各乡团勇有火枪的话,两县糜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