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光绪中华 > 第二三三章 起点
授大将。并正式颁诏天下,大将及元帅军衔,非御赏军功之外,别无他途,这也就避免了熬资历在和平年代熬出元帅大将来的事情。

    第一军诸人也各有升赏,我当然卸去了第一军军长的位子,改由王士珍担任,冯国璋曹锟副之,其余的小军官,我就不在一一亲管了,京师剩余七镇亦改编为第二军和第三军,分别由恩佐和德馨统带。这也就编成了在京的三个禁卫军。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番号编成也正是行文天下,禁卫及近卫无方向代码,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加一二三四的前缀码,以作方面军区隔。

    随着新的醇亲王载洸及三套体系并行的军改的进行,我在这方面已经无需再多牵扯太多精力了,我所需要的就是等待,等待未来的十几年和平时光里,我的国家已经建设好完备的堪用的基础设施,交通大步发展,那么,一个现代化的兵役制度就将完好的建成,再随着徐世昌等人的归来,建立一套现代的参谋制度,配合上军官教育的完备,军火工业的繁荣,再加上一个远离世界政治和战争中心的地理位置,和这片土地上数以亿计的充满智慧的人民,发展下去发展下去,这个国家何尝不能与太平洋对岸那个世界超强比肩?

    如果说我那个时代有遗憾的话,那么遗憾就是国家丧失了数百年的和平发展的时间,绝大多数的时间浪费在不该浪费的地方,绝大多数的生命牺牲在不该牺牲的地方,绝大多数资源赔付给了不该赔付的国家。。。如果没有这些遗憾,这个国家绝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它的意志起码可以决定二分之一的世界秩序。

    如今,我有这个条件来弥补这些遗憾。

    扫清政治障碍,我的集权将会充分的提升,当然,我可没有那么变态的精力去决定这个国家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事情,大部分的民政权力我早已经在建立内阁制度的时候下放给了内阁总理大臣,而我,有时候会觉得我像一个战略指导的角色,在领导着这个国家避过前进道路上一个个史有明鉴的陷阱和深坑,快速的通往历史从未抵达过的高度。

    工业,工业,工业。这将是接下来十几年进程中的唯一的主旋律,堆砌钢铁的对决很快就要到来,未来是钢铁的时代,这也是我能容忍张之洞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管怎么样,他交给我的一五计划的成绩单,足以让我对他的办事能力打上一个满分。从1892年开始的一五计划,至去年正式结束,国的重工业从无到有,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分门别类各种工业门类都有的体系,尽管有很多的企业是直接把国外的公司搬进来,但毕竟是有了,而且设备厂房都在国内,用的工人也大多数是中国人,姓中姓外,差别已经不大。首要的指标——钢产量不论质量,纯数量已经接近四百万大关。国可以冠以工人二字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五十余万之巨。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五期间,国新增铁路总里程数突破两万,北京至伊犁,北京经大同至库伦,北京至汉口,至天津,上海至南京的沿江铁路,都已经竣工。

    而在他的主持下,二五计划也在这一年的动荡中开始了第一年,从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成绩亦可以用斐然形容,产能的扩大也在刺激着消费市场,随着新币的推行,市场上货币总量呈现出一种程度较轻的通胀现象,除了本国产品之外,各种海外产品也在市场上销售。在上海这种级别的大城市,繁华程度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几乎世界各地的生活用品及奢侈品都能在这个城市找到踪迹。

    随着我光绪二十五年蠲免天下钱粮的旨意下达,这更一步刺激了消费市场,国的经济形势呈现出有些过热的倾向。但是这种热,对于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家来说,是好事,只要国家的经济没有崩溃的危险,我宁愿他再热个十几年。

    社会上的各种阶层也开始出现,除了前文所提到的人数多达五十多万之巨的工人阶级之外,在经济领域更出现了一些新派的阶层,诸如经纪,物流,小企业主等等等等。

    社会民生方面也得益于与国外的合作,在上海及北京这样的重要城市,部份地区已经有了一些社区的改造,德国的公司承担了这一笔生意,北京城北部的一些王公亲贵聚居区,给排水管道已经开始建立,虽然远远不能与我那个时代相比,但毕竟开始了。

    国家正发生着巨变,人民的思想也同样在变着,民普及教育正在我的亲自支持下,张之洞的力配合下,容闳的亲自主导下,在国各省份进行着,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国家也一度面临着财政危机,但是用在教育,以及另外一个方面军事上的钱,从来没有过断档,民提高识字率,普及近代教育的工作在二五期间也要完成一个令人振奋的成果出来。

    一五计划是以精英教育为突破口,国建立了七所高等教育大学,在两三年内,为国家培养出了近四万人的各类人才。师范大学建立的最早,成效也最好,如今国两千余县,厅及县级州,除了蒙古,西藏等地之外,每个县都起码有了一名师范大学毕业的,授了同进士出身的教师人才。依托这些精英教育的人才,再慢慢的将教育普及到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