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宋第一衙内 > 97、第 97 章
    杨戬抓住他的说话的错处,“他们是谁?皇宫岂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的地方?”

    “杨公公,我这话还没说完,你别打岔啊,我说的它们不是指普通人,而是指各地的风景古迹。”高铭不慌不忙的道:“官家,咱们办一个万博会馆,挑选各州府的人文景观按照比例缩小,置于艮岳中。各州府的风土人情汇聚一堂,比如江南会馆,便是断桥古塔,西域会馆内置千佛洞,除了典型的人造景点,还可以修建有当地特殊风味的民居,臣听说有的地方民居白墙黑瓦,天然像一副画卷。官家虽然没有出行,但已经体验了全国的风土人情,每个馆内确保原汁原味的还原当地的生活。”

    杨戬吃惊的看着高铭,“你这个工程量可不小啊。”

    “规模是可以控制的,一个核桃上都能雕刻许多人物,全看怎么布置。有的馆可以大一点,有的则不需要那么大,比如佛窟,按照比例缩小。”高铭说得天花乱坠,“如果建成了不光是官家,就连太子和亲王们也能进来观摩。”

    赵佶心动了,他儿女们多了解全国的风土人情不是坏事,毕竟纸上来得终觉浅。

    杨戬挑刺,“想得容易,就怕做起来难。”

    “风土人情不是一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变化,挑选典型的景观,建造一个缩小版的,一劳永逸。”

    这个年代,别说看到缩小版的景观了,根本是连关于它们的图画都没见过,只能靠想象。

    有看的,就烧高香吧。

    就比如西湖边的雷峰塔,这个年代已经有了,但就连赵佶恐怕都只能靠想象,如果有工匠给他按照一百比一的比例还原一个,再挖个小池子做西湖,修个小石桥,他看了,创作灵感也能爆发一波。

    至于石窟大佛,按照比例,在一个房间内弄个小型的,还是能承担得起的。

    赵佶对这辈子身临其境的游览当地名声风光是不抱希望了,对高铭的提议十分心动,“如果真能做出来,让朕看一看,朕也就心满意足了。”

    他期待的看高铭,他还原唐代名画做得就很好,想必还原名胜景观也能做得不错。

    但高铭偏在赵佶的期待中,给他泼冷水,“唉,其实想想,就算缩得再小,也得叫工匠制作,难免花费许多银钱,是我冲动了,就当我没说过吧,官家恕罪。”

    赵佶使劲花钱,早就快赤字了,近臣都知道。

    赵佶的胃口被吊起来了,岂能罢休,他是差钱就不办事的人么。

    表面上当做事情过去了,但心里一直惦记着,过了几天,就剩他和高铭的时候,她又提起了这件事。

    赵佶的意思是下旨叫当地官员置办好了,运送到东京。

    他作为皇帝不用花一厘钱,就像花石纲,设立一个江南应奉局,派一个大臣过去,之后全看朱勔自己的能力,赵佶等着收好石头就行了。

    高铭赶紧摇头,“官家,只在江南运送花石纲就已经有百姓因为朱勔的粗暴手段,不满了。”

    不就是因为朱勔横征暴敛,当地怨声载道,给方腊送去了造反的生力军,你心里没数么?

    赵佶沉默不语。

    “这个万博会馆可不能再这样办了。臣觉得还是用钱财老老实实的置办。”

    赵佶爱好广泛,折腾去的钱可不在少数。

    不行的话,他只能花国库里的钱了。

    但花国库的钱,肯定会被没眼力见的个别文臣上折子教育,终究不美。

    远不如自己的小金库花着舒坦方便。

    高铭也做出替皇帝惋惜的样子,“唉,就差那么一点。”

    赵佶也是这么想的,缺钱,但还想买买买。

    “官家,臣看杨公公就很有钱,不如朝他借点?”

    赵佶一愣,朝太监借钱?

    高铭道:“官家,慕容彦泽接受了延福宫的修建工程,他闲着没事查了下账,发现杨公公的花费可比他呈现出的效果所需要的钱多得多,按照他报账的,延福宫的规模至少是现在的两倍。剩下的那些钱,去了哪里,还不是他自己揣起来了,您看他给您买几百万的物件,眼睛都不眨一下,太有钱了。”

    相比之下,他高铭就穷了,买点东西扣扣索索的,就送点核桃什么的。

    赵佶的表情一沉,“真的?”

    “不信的话,您可以问慕容彦泽。”高铭道:“这还是他跟我说的。”

    他跟慕容彦泽早就商量好了,等到时机一成熟就彻底把杨戬给抖落出来。

    于高铭来说,国家少了个蛀虫,于慕容彦泽来说,杨戬彻底出局,修建工程以后都是他的。

    但是杨戬毕竟跟了赵佶许多年,是个好用的老奴才,不到万不得已,真的把他惹生气了,赵佶是不会对他出手的。

    尤其,在赵佶眼里,杨戬能替他捞钱,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