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修真小说 > 寂灭天骄 > 伏羲的传说
 伏羲对阆中历史文化的贡献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伏羲在河南陈州当选为部落总首颔后,曾三次回到母亲华胥的家乡阆中,完成了两大发明,一是结网捕鱼;当时,今七里镇一带还是烟波浩淼的湖泊水泽,称彭池、南池。他看到百姓在沿岸用树杈、石块击打游鱼,命中率很低,于是便从蜘蛛结网捕捉飞蛾受到启示,试着用林中的藤蔓编织成鱼网捕鱼,省事、省力,收获又丰。吃不完的鱼,他又教百姓用树皮编成鱼篓囤养起来,这就是嘉陵江流域的渔民至今仍在使用的“巴篓”;其二是教会人们打猎。他看到这里的百姓狩猎方式和武器落后,便用石头、木棒、竹片制作成锋利的武器。遇到大兽,就执锐器群起而攻之。按他教的办法和发明的武器打猎,收获很多。吃不完了,他又教人们将那些受轻伤的小兽豢养起来,从而揭开了人类饲养猪、马、牛、羊、兔、狗的序幕。伏羲又注重生态平衡,一次他打死了一只鹿,别人为他欢呼,他却潜然泪下说,这是一只有孕的鹿,我不该打死她!伏羲从动物世界领会了万物的循环,并在他的卦象理论中将这种循环理念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后来文王演周易,八卦,实际上就是对伏羲的卦象,以及易经原理进行了分析论证和归纳总结。

    阆中在古代早期叫“琅环”。《辞海》、《辞源》说:“琅环”是天帝藏书的地方。“琅”即“阆”,“天书”就是伏羲博大精深的六十四卦说(六十四卦是文王,八卦是伏羲)。据说,古代的大学问家陈抟、鬼谷子、张良都曾到阆中学习、感悟过“天书”。孙膑通过鬼谷子传授“天书”后写成了《孙子十三篇》(十三篇是孙武写的,不是孙膑),而张良更是辅佐刘邦完成了统一大业,杜甫亦曾到阆中来感受“琅环”灵气,所以在阆中写下了近视眼70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编辑本段]

    弘扬伏羲文化

    弘扬伏羲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从历史学的角度看,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和夏商周年表的正式公布,“三皇”文化的研究将日益突出,中华文明史的较为确切的年表将会从公元前2070年推向更早的年代。而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天水境内发现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与有关伏羲氏族的传说故事及史料记载有着种种吻合,成为最终揭开中华文明本源之谜的有利条件。可以说,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的深入研究,将把中华文明史推向更早的年代,中华文明史可能是0——10000年。从源流史的角度看,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伏羲文化所体现的哲学思维、科学走向、人文精神和创造精神,对于今天我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对于破除迷信、揭露邪教异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伏羲文化的民族本源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内聚力,团结海内外华人,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家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弘扬伏羲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时代是进步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伏羲文化正以其固有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以其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和认识世界的科学精神,感召着一批又一批龙的传人投身祖国的建设发展,投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编辑本段]

    伏羲的15个部落联盟

    因为伏羲的成就,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遁甲开山图》、《通鉴外记》说在太昊伏羲之后有天下的15个部落联盟,都承继了伏羲的称号,他们分别是:女娲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卷须氏(《通鉴外记》有,其他2书无)、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易纬-稽览图》说由甲寅伏羲氏到无怀氏,一共是57882年。

    [编辑本段]

    伏羲的传说

    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

    相传,他的母亲名叫华胥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泽郊游,在游玩途中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当下就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怀孕就怀了十二年。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这就是伏羲。当地的人为了纪念伏羲的诞生,特将地名改为成纪,因为在古代,人们把十二年作为一纪。据史学家考证,古成纪就是今天的天水。《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所以,天水历来被称为“羲皇故里”。

    根据传说和史籍记载,作为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绩是:一、教民作网用于渔猎,大大地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二、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