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宋时明月 >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61章 来的奇异幕僚


    向赵兴介绍:“还有一人,名帅范帅子连,形貌奇伟,膂力超人,独住南岳数十年,清廉公正,一分不贪。离人若需属吏,此人倒是个值得信赖的下属……哈哈,他倒与离人相仿,个头非常雄峻高大。”

    “收了,收藏了”。赵兴继续答。

    “还有一人,名万俟咏(万俟读作q莫齐,是复姓),字雅言,杭州本地人,以词著名。曾为小吏,官场规矩精熟,倒可以帮离人的忙。”

    赵兴拍手:“这才是我需要的人。老师快请他来……杭州本地人,我怎么不认识?”

    秦观在一旁撇嘴:“离人每日上班鲜衣怒马,下班缩回城堡里,人不来求见,你怎么认识他们?”

    不能不佩服苏轼地交游广阔,这家伙平常宴客都是一百人一百人的请,虽然他宴客的地方经常霸占了赵兴的青瓦台,但赵兴却不怎么出席这种诗人之间的唱酬,有这种闲暇时间他喜欢跟老婆算账。计算一下自己产业的增长。比花时间作诗作词还要快乐。

    赵兴如果继续当官,确实缺一个官场老手指点,因为官场文不是他这个现代人所能应付的了,官场文中既不能出现错别字,而且对文章中的典故也不能随意用错。在这些典故里,有许多禁忌,有时候对一个人是称颂词,却对另一个人形成辱骂。在官场逢迎这点上。廖小小知道请客送礼地习惯,却不能应付官场文这样复杂的事情。

    赵兴在密州有邓御夫帮忙,在杭州那就别提了。有高俅与秦观这两个大能人,文上的事情他可以一概不理,只要埋头做事就行了,但如果去另一个地方担任地方长官,则官场文就是他的瓶颈。苏轼推荐的万俟咏正对赵兴的胃口。

    这三人里头帅范是最特殊的,帅姓赵兴以前没有接触过,似乎在宋以前。或者说在帅范以前。帅姓没什么出名的人物。刚才听到这个名字,赵兴差点乐了:帅范。帅的典范。

    这个名字似乎充满了80后地味道,恶搞地意味很浓……但这想法只是在他脑海里闪了一下,转眼就忘了。

    随后不久,冬日来临,苏轼推荐的三个人因苏轼的邀请前来拜访赵兴,这时,苏轼大概的去向已经确定了,就等来年春天正式上任,与此同时,赵兴的职位也有了一个大概去向,他将担任扬州江都县县令、兼扬州招讨安抚使。

    扬州过去是天下第二州,它的市易税排在汴梁之后,杭州之前,但现在杭州超越了它。故而它新近被称为“天下第三州”。

    扬州下辖只有一个江都县,但江都县没有自己单独的治所,县令也在扬州城中办公。而扬州是天下枢纽,所以淮南东路转运司也设在这里。

    招讨安抚使简称“帅司”,分管一路的民政与兵防。与之相对地,转运司称之为“漕司”,提点刑狱简称“宪司”,分掌一路财赋、狱讼。漕司、宪司、帅司合称“三司”,此外又有提举常平司称之为仓司,这四人总称地方“四大监司”。

    县令是八品官,招讨安抚使是路一级官员,赵兴后一个官职等于跳过州一级官员,直接升到了六品差遣官,而赵兴的职官、阶官都在正七品,这样的资历,如果任期结束,则意味着他既有了县令资历,也有了路一级官员资历,今后可以跳过州一级官员,直接升任路一级官员。

    这份官职一看就是吏部尚地特别照顾,简直是专门让人升官的安排,但这也意味着赵兴需要聘用更多的人手,而他可以对手下属吏也可以给出更大的官衔,安置起来自由度也颇大。

    苏轼介绍的三人当中,单锷是孤傲的,他比赵兴早中举,属于前辈,五十多岁的他见到赵兴这个二十多岁地后生晚辈,很有点看苏轼地面子,勉为其难的样子。赵兴恭敬地将对方请到桌子上首,闲聊几句,而后又转向万俟咏,这人身材干瘦,满脸的奸诈,颇有点现代绍兴师爷的神情……

    宋人不说绍兴师爷,也不说满脸奸诈,万俟咏那副表情,在宋人嘴里是“清癯、睿智、干练”,赵兴一见,非常满意。师爷嘛,就应该一副奸诈的样子,谁看了谁提防。

    帅范脸上的表情让人看不出所以然来,他身材确实高大,大约有一米八的样子,显得很雄壮。那脸上的表情,赵兴想不出词来形容,此人仿佛不属于这个时代,似乎总是在居高临下俯视苍生。

    这个人是怎么混到苏轼地宴席上的,赵兴对此人无印象,他今日看了帅范才知道,原来苏轼也有收藏古怪人物的嗜好,连帅范这样怪异的人也能与他交往。

    或许。这是苏轼从收藏赵兴之后,染上的新嗜好。

    对着帅范琢磨半天,赵兴想不出一句欢迎词来,因为他搞不清楚帅范有什么资本可以居高临下,带一种俯视的目光看待世人,难道是因为他个子高,难道是因为他生活优越?

    帅范也在等赵兴开口,他似乎比赵兴更有耐心,一直用一种似笑非笑的神情观察着赵兴的打扮。目光在赵兴地龙皮腰带上停留了很久。嘴唇微不可察的蠕动着,不知道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