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言情小说 > 春妆 > 第079章 残生(二合一)

    那对老夫妻,再一次救了他的命。

    十天后,养好身子的徐玠离开了玉京城,除了一身旧冬衣和一把刀,什么都没拿。

    他把所有的钱都留给了那对善良的夫妻。

    而他记忆中的玉京城,亦永远停留在了被大雪覆盖的那一天。

    此后余生,他再也不曾踏足这个地方。

    如同所有失去目标的人一样,徐玠开始了四处游荡。

    他见到了很多的人,看到过很多的风景,遭逢过很多的际遇。

    可他的心还是很空。

    直到有一天,在大齐的最北端,他被一群像乞丐一样的强盗掳获,这漫长的游荡才算终结。

    老天爷仍旧不愿接纳他,他在强盗窝里顽强地活了下来,甚至还和他们做了朋友。很久后他才知道,这群强盗,泰半是镇守辽北的大齐边军。

    他们已经整整五年没有领过军饷了。

    他们身上的棉袄,比纸还要单薄。

    那一年,正是鸿嘉二年。

    徐玠在辽北住了下来。

    凭借着还算聪明的头脑,他往来南北走贩皮货,但有盈余,便会拿出大半来接济那些凄惨的边军。

    也不过杯水车薪罢了。

    一人之力,又哪里能够顾那百万军民呢?

    辽北并不是个宜于安居的地方,尤其是边境,时有战乱,一个叫做“金”的化外小族便经常袭扰大齐,两军接战不休。

    虽然金军人少,但个个精于骑射,且悍不畏死,而大齐边军银饷亏空、兵员羸弱,武器装备亦多陈旧破损,徐玠甚至亲眼见过鸟铳炸膛,将兵卒直接炸死的惨状。

    如此情形下,两国交战,大齐竟是十战九败,剩下的那一战,也是死伤无数的惨胜。

    徐玠眼看着金国一点点壮大,从最初的偶尔袭扰、打了就跑,到后来成建制的军马、大规模野战。而辽北边军连连溃败,不住向朝堂乞军饷;可是,国库每次下发的军饷,到得他们手中时,已是百不存一。

    余下的那九成九,皆以“漂没”的名义,层层盘剥一空。

    而那时,朝堂又在做什么呢?

    他们在吵架。

    只因鸿嘉帝欲立其亡母为太后,朝堂上下一片沸腾,百官奋勇进谏,痛骂者有之、劝诫者有之、指责者亦有之,据说,那些奏疏加起来,能把玉京城的地都给铺满。

    直到鸿嘉九年,这场旷日持久的争吵,才以文官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而那时,辽北地区的大片土地,已泰半被金国收入囊中。

    徐玠在鸿嘉四年时离开了辽北。

    他腿上中了金兵一箭,买卖也做不成了,便回到了中原。

    在江南养了半年的伤,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一对祖孙,并从那妇人手中,拿到了生母梅姨娘留下的部分遗物:

    一些很奇怪的话本子,以及,厚厚的一本菜谱。

    都是徐玠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他试着请那妇人照着菜谱做了几样菜,竟是无比美味。

    可惜的是,那妇人生了重病,很快便撒手人寰,临终前,她将九岁的孙女托付给了徐玠。

    那时的徐玠,已经跛了一足。

    他厌倦了漫无目的的漂泊,便带着那小姑娘并一大箱的书籍,重又回到了他最初落脚的那座小城,赁下旧居,拿出积蓄开了间铺面儿,卖些杂货,聊以度日。

    读书、听雨、看湖,与小城各色人等打交道,顺带教那个小女孩做菜,饱一饱口腹之欲,这便是徐玠生活的部。

    每隔两年,他便会出去一段日子,去大齐各处走一走。

    金国的势力逐渐扩大,而皇城中的君与臣,仍旧在无休无止地争吵着,为一些与民生无关、于百姓无益、于江山社稷有害的所谓“体统正事”而喋喋不休。比如元光帝的庙号、皇后宝印的字数,甚至祥瑞身上的毛色究竟是白还是黄,他们也能吵上半年。

    那时的徐玠,读了很多书,亦走过很多路,已然能够渐渐辨析出这所谓争吵的真正面目。

    党争。

    朝堂百官划分阵营,以南北两大派辅以无数小派,互相争权夺利。

    这便争吵的真相。

    在官员们眼中,党争事大,国事次之,而举凡国事,最后也必定会沦为党争的战场。

    这些国之栋梁们日复一日地争斗着,大齐西部的天灾、南部的**,以及东部诸多行省的动荡,乃至于占据辽北、虎视眈眈的金国,他们根本不在意。

    他们高高在上地认为,化外小族,连与大齐为敌的资格都没有,即便彼时的辽北战场已经开始把“斩首三员”列为大捷,即使诸军中门阀之间的倾轧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他们亦仍旧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