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都市小说 > 桃李满宫堂 > 第一百零四章


    结预算和招生,都没有说建立这个学院本身不对。他借书的事,也没遭到反对。

    凌蔚还以为这种兵书都是密不可外传的自家机密,没想到这么容易都借出来了。

    “不是每个武将家中都一定能出武将,也不是每一个厉害的武将都是好老师。”黎膺解答了凌蔚的疑惑,“如果学院建立起来,由闲居在家的老将授课,比自己给子孙授课肯定更好。年轻武人们经过学习和讨论,还有军事演习等实践机会,肯定成长的潜力也非常大。而且建立学员,不但能增加晏朝整体的军事实力,也能增加武将们的地位。他们当然愿意。”

    “那文臣为什么不反对?”凌蔚问道。

    黎膺笑道:“传道授业解惑这种事,文臣们当然没立场反对。”

    凌蔚还是迷迷瞪瞪的不太明白。不过不明白也没关系,只要结果好就成。与其纠结这些,还不如快点抄书。

    .......................................

    因为凌蔚这次的“心血来潮”,给自己又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工作量。

    皇帝陛下哭笑不得。

    凌蔚的惫懒众人皆知,但每当心不甘情不愿的接了差事之后,凌蔚又总会自己给自己找事做,从来闲不下来。

    所以也难怪皇帝陛下总喜欢给凌蔚挖坑。

    凌蔚的自找麻烦,总会给皇帝陛下带来许多惊喜。

    他总会想到许多似乎理所当然,但是别人偏偏想不到的事。

    比如国武监的建立。

    有文人的国子监,怎么就没想到来个武人的国武监?

    有文状元,还有武状元呢。

    大概在潜意识里,大家都把武人和读书上学什么的没联合在一起。

    当凌蔚提议的时候,他们才恍然,对啊,还能这样啊。

    国武监也要学习四书五经这些基础的文化课,除此之外,就是军事知识的学习,甚至包含天文地理等行军打仗的时候必备知识。

    后来国武监出来的学生,比国子监知识面更广。让国子监大为不甘心,也跟着改革。

    咱们文人也是能夜观星象的,也是能发明创造的(什么鬼)。结果国子监渐渐开始发展自然科学,在晏朝改制之后,国子监成为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

    这都是良性竞争的结果啊。

    现在人们还想不到那么远去,就觉得国武监建立,培养未来的将领,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而且文人也要给这些学生授课,对文人而言,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

    他们决定一定要把武将那一身粗俗习气都磨掉!

    于是文人们争相上岗。武官们就不乐意了。

    怎么能让咱们未来的接班人被们这群酸儒洗脑了?我们也要当老师!

    武将们因为常年打仗,身体都衰败的快。因此开国初期那些传奇性的将领,如今都在京城养老,一个个本来都闲出虱子来了。

    有这么个消磨时光的好事,老将们都争相报名,愿意把自己所学倾囊相授,继续为晏朝发光发热。

    特别是家中子孙不争气的老将。

    去教书还能建立人脉,说不定以后那些学生看在自己是老师的面子上,还能帮扶一下自己不靠谱的儿孙一把呢。

    并且虽然自己教不好自己的儿孙,但说不准其他老不死教的好呢?

    因为如此原因,大家对国武监的建立都报以十二分的热情。当户部说预算的时候,朝中武将带来了自家老爷子的话,甚至愿意家中捐一部分钱,让国武监早点建立起来。

    这国武监越早建立,自家就越早获的好处啊。

    皇帝本来就不差钱,臣子们又这么积极,国武监很快就筹备起来。

    凌蔚在忙兵部的事之外,还要忙国武监建立的事,他所抄写的兵书也要填充国武监的图书馆。

    对了,他建立了图书馆制度。至于里面的书籍——他也懒得抄了,把活字印刷琢磨出来,把兵书都刊印出来。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的事,他还真没想到活字印刷的事。

    活字印刷又引起了怎样的轰动,国子监也引进了图书馆制度什么的,他就懒得管了。

    反正书籍传播是好事嘛。

    凌蔚整理好档案之后,还协助宁贤完善了兵籍管理等制度。这些制度上奏给皇帝陛下之后,皇帝陛下非常爽快的都批了,说就照着这么做。

    凌蔚用的可是后世已经成熟的制度,能不批吗?

    宁贤十分高兴。

    果然把凌蔚拉进兵部是一件再正确不过的事。凌蔚真是武将的好朋友啊。跟那群酸儒完全不一样。如果凌蔚能一直留在兵部就好了。

    得,这下子抢人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