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回到明朝当王爷 > 第292章 竹林求贤
重外情,任何一种政策既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更非一劳永逸之良药。知而行则善,知而不行则耻。不知而不行则庸。不知而行则可怕了。卢兄欲从某一事物悟出治国、秉政之通理,还要有朝一日用之天下,实在可怕。听说卢兄是巴蜀奇才,却屡试不第,说起来实是朝廷之大幸,此去成都,杨某见了本地学政和历届主考官员,真要代皇上、代我大明江山社稷好生感谢这班可敬的老大人。”

    竹墙上“吱吱”声更急,卢士杰气的都快吐血了。他秉性狂傲,目中无人是不假,不过并非淡泊名利,不想出仕为官,今日如此做作,其实也有想自抬身份,别出心裁,引起杨凌注意地意思,若有杨凌赏识,何愁不能踏上仕途,从此飞黄腾达?

    奈何他虽然常去武侯祠,却不是诸葛亮,杨凌更不是大耳贼,既然看出他并无实才,又因为年轻气盛没有刘备那种涵养,哪里还给他留面子。

    卢士杰虽然羞愤欲死,却还不知杨凌今日地断语经过王县令后来辗转传了出去,才真的彻底葬送了他地前程。四川一地的主考官员们以后只要瞧见考卷上有他卢士杰三字,便大笔一挥把他送到孙山后边去了,这位狂士终其一生也没考上个举人。

    李安脸色十分难看,这三位是他的好友,杨凌更是他想巴结而不敢得罪的人,想不到卢士杰平时狂傲也便罢了,对着这位跺跺脚六省乱颤动大人物,还想摆狂士架子,结果弄的大家不愉快,连带着他心中也十分不悦了。

    李安强笑着打圆场道:“今日只是请大人来,引见几位朋友,士杰兄性情狂傲,呃……一晌午又饮了几杯水酒,有些失礼了,大人勿怪。呵呵,我还没给大人引见呢,卢兄大人是认识了,这一位小友姓杨名慎,他是……”

    那小书生含笑一礼,打断了李安的话,对杨凌说道:“在下新都人氏,久仰大人声名,听闻大人在北方互市于兀良哈、女真,孤立鞑靼人,南方平倭靖海,通商万国,在下极欲渴慕一见,幸得李兄引荐,今日得识大人,实是三生有幸。”

    杨凌不知眼前这看似不起眼的杨慎就是大学士杨廷和之子,四川第二代神童,此人年纪虽小,可是经史子集、诗文弹唱、音韵词曲、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所学之杂,堪称三百年大明第一人。

    他十二岁时,复拟《过秦论》,一向待子孙严格,不轻易称许地祖父湖广提学佥事杨春见了也不禁拍案叫绝,对人自夸道:“此乃一吾家之贾谊也。”杨慎十三岁随父入京,所作诗赋被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所见,惊叹不已,虽将他引为自已地学生,却敬称其为小友。当时是名震京师的第一少年才子,比这两年风头甚劲地王景隆等七公子可强了不止一倍两倍。

    不过他三年前因致仕还乡的祖父身体不好。为替父尽孝,返回了家乡,杨凌到京后又不太打听这方面地消息,所以根本不知他的真实身份。

    玄衣男子也不待李安介绍,就含笑道:“在下朱玄衣,见过杨大人。”

    杨凌是你敬他一尺。他还你一丈的人,尤其刚刚打击了令人厌恶的卢士杰地傲气,见这两人不卑不亢,态度和气,便也以礼相待。

    文人言语交谈,三句话不离诗词歌赋,可怜杨凌对此一窍不通,幸好眼前这两人倒不是仅以文才取人地酸丁,对他仍是礼敬有加。在朱玄衣的有意引导下,几人的谈话渐渐引到朝政。尤其是杨凌最近对于朝廷军政大事地主张上来。

    这些事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杨凌的言辞虽不讲究,谈不上简约优美,但是见识不凡,眼前的朱玄衣和杨慎颇为所动。

    谈及杨凌上奏请设讲武堂等却被百官所阻时。朱玄衣扼腕叹息道:“可惜,可惜,此事在下已经耳闻了。当初听及此事时真觉得大人所倡,实是前人所不及,奇思妙想呀。如果朝廷依大人所言,开设武学,不但开海学。还应开陆学,可以想见大明军力只需十年时光,该有何等变化。”

    杨慎蹙眉想想,也摇头道:“可惜,在下以为,资性天赋不足为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要知天下,一是依靠‘躬阅’。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知识;二是依靠‘载籍’,从前人记载和书籍中取得。现在的武人,历经多年战阵,才能有所获得,却不能形诸文章,使后人减少摸索过程,其中许多有希望成为一代名将的人,可能在这过程中就已折戟沉沙,命丧黄泉了。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成就一将何尝不是万将填?大人地治军方略,可以使武将通晓兵事,再佐以战阵经验,不难成就一批名将,使我大明军队战力陡升。遗憾呐,现在的文人,拘泥于前人典籍,而不知结合于实际,空谈心性,不知万物演变,政略、军事、经济等皆应随之而变,使我大明固步不前,程朱之学,害人不浅。”

    杨凌听的心中霍然一动:“这个小书生,好大地胆魄,当今世上的读书人,敢于藐视程朱二圣地又有几人?”

    要寻一知已,实在太难。焦芳、谷大用等人不遗余力执行他的政策,心中未必理解他的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