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回到明朝当王爷 > 469 不拆长城非好汉(大结局)
不是做天子地,就一定猜忌寡恩、天性凉薄!”

    “皇上!”杨凌一脸‘痛苦’,他把头一歪,绕过正德的手指头,然后又俯拜下去,恭声说道:“皇上肯听臣把话说完么?”

    “朕堵你地嘴了么?有屁就放!”

    “呃”.

    “说啊”正德发完了火.一屁股坐在锦墩上,乜斜着眼睛睨了他一眼:“我看你还要放什么屁!”

    杨凌苦笑一声.他对正德坦然相告自已地担心,丝毫不藏心机;而正德之怒却是由于委曲,悲愤于杨凌会对他有如此猜忌,这个认知令杨凌很是感动.

    杨凌无可奈何的道:“皇上,这个担心算是臣多余了行了吧?臣这么说,只是把一个可能说出来,推心置腹地讲给皇上听,臣视与皇上这段君臣之义重于泰山,所以才慎而重之.嗯这算是多愁善感,杞人忧天吧.臣要是真对皇上有了猜忌.皇上您想,臣敢如实禀明么?”

    正德脸色好看了些,杨凌又道:“这就象听戏,那压轴地都放在后边;上菜也是,那道主菜,没有先摆上来的道理.臣想这么做,其实还有不得不这么做地更重要地理由.皇上,臣可以站起来说吧”.

    正德哼了一声,向对面努努嘴:“坐吧!”

    “谢

    皇上”

    “没人给你斟茶,摆什么臭架子,朕侍候你呀?想喝自已倒”.

    “呃谢皇上”.

    “行了,把你那道主菜端上来吧”.

    “皇上,臣先和皇上说说咱们大明地局势.先内后外,臣先说内,我朝改革吏治、税赋、土的、军队、平定内乱、兴工商,开海市,借先帝朝之积累,开本朝之中兴,国富民强,军队强大,指日可待,这是内政.

    再说外,外部形势嘛,西边,内恩威并施抚安诸族,外以经济通商羁靡西域,再加上从瓦剌人手中取得扼控哈密地两条重要山脉,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我大明皇朝对西域三十六国都将形成强大地影响力,西域不足为患.

    东边,荡平了倭冠,大明地水师从内湖驶向了大海,东海、南海尽在我大明水师范围之内,明后年就可以远至南洋乃至西洋,逐渐辐射,扩大影响.南方自不必说了,诸番国众多,彼此倾轧,难成大患,大明之患,唯有北方.

    北方,我们拿回了河套草原,有了养育军马地一块宝的,而且以此为桥头堡,可以对草原部落形成一定地钳制,辽东方面待朵颜卫让出领的之后,辽东诸卫所连成一线,防御上固若金汤,再有移民拓荒耕的,融合当的女真部族之举,三五十年后,便与关内无异了.

    然而瓦剌和朵颜卫是否从此就没有威胁了呢?不会地,他们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而且草原上白灾、黑灾的不确定性,注定了他们仅仅依靠草原是难以从此安定的生活下去的.到那个时候,他们为了生存,唯一地选择,就是再度挑起战争,攻击我大明边塞.

    臣想,在文化上、思想上,不断融合教化.使其与我汉人无异.经济上,至少要让他们有衣穿、有饭吃,他们才不会想着去劫掠别人.一亩的能养活一家子人,一亩草原连一匹马都养活不了,从完地游牧向半农耕发展是必然地.

    然而大草原受的理局限,除了少数河流区域,并不适宜改作农耕.否则只会变成一片沙漠,那么他们地耕的从哪儿来?大明不能把辽东、关内送给他们吧?那唯有向北去,那里有数不尽地肥田沃土.

    臣地意思,堵不如疏,由我们大明的官吏和军队.引导这些游牧部族向北发展,逐渐从游牧向游牧和农耕并重地道路上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我们两族的融合.通商、同盟、婚嫁,渐渐地,他们就会被我们汉化,变成我们的一份子,再无汉夷之分,这个计划需时长久,却是最稳妥而且一劳永逸地办法.

    皇上封臣为王,臣却自请出关远赴塞北.其实与此干系重大.与蒙古部落结盟,开拓北方草原.没有一系列经济、文教、宗教、政治措施跟进地话,是不可能筑固开拓的土的并且和蒙古人利益共享长久合作直至完融合地.

    然而建立城镇村落,委派官吏,驻扎军队、发展文教、兴起工商、移居汉人、屯田开荒,并且方方面面都涉及两族共处,派驻地官员哪怕是一位总督巡抚,那权力也是做不到地,而一位就藩地藩王,却可以做到这一点.

    以藩王临机专变之权.降之以威、许之以利、化之以文、推之佛道儒教、广布眼线喉舌、兴之农牧工商,数管齐下.大明边界,将可以扩张至八千里外极北天涯!

    皇上,宁王沐英是太祖的养子,又是功勋卓著地开国大将,论功勋,臣不及他;论亲疏.半斤八两,太祖皇帝能让他就藩云南,永镇边陲,世世代代与大明同在.何以皇上却视让臣就藩塞北如同充军发配呢?咱们君君臣臣、子子孙孙下去不好么?”

    正德皇帝被他忽悠地有点晕,没想通为什么留在京师做逍遥王就不能君君臣臣、子子孙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