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其他小说 > 笔·剑·书 > 二十、杂记聂绀弩
  没有愤愤不平的抱怨,却说出了心里话。“文章信口雌黄易”,说的不正是“四人帮”时代,那些只知紧跟“潮流”,以颠倒黑白为能事的“风派”么?虽然“信口雌黄易”,但他是不屑为的。“思想锥心坦白难”,更妙!表现了诗人倔强的风格。惟其“锥心”,才难“交心”,你要我“坦白”,可做不到。

    还有一首题为《赠木工李四》的《沁园春》词,也是谈“思想改造”的。词云:

    <div class="poetry">觉唯心主义,抱头鼠窜,形而上学,哑口无言。

    滴水成冰,纸窗如铁,风雪迎春入沁园。

    披吾被,啃加皮塔尔,鱼跃于渊。

    坐穿几个蒲团,遇人物风流李四官。

    觅鸡鸣狗盗,孟尝门客,蛇神牛鬼,小贺篇章。

    久想携书,寻师海角,借证平生世界观。

    今老矣,却穷途罪室,邂逅君焉。

    “李四”可能是一个知名文化人的化名,“加皮塔尔”即德文中的“资本论”也。此词谈“思想改造”,亦庄亦谐。言外之意,只靠读“马恩列斯,毛主席书”,那是“改造”不成的。此词若在“文革”期中公之于世,恐不免又加一条罪状矣。

    <h3>祸从口出

    历史上“祸从口出”的故事很多,现在只说最出名的一个。陈涉微时,在乡下耕田,和一班老友相约:“苟富贵,毋相忘!”后来陈涉举兵反秦,自立为王,乡下一班老友前来投靠他,起初陈涉还相当优待他们。其后这班老友在酒醉饭饱之余,不知避忌,大谈陈涉在乡下怎样和他们“同捞同煲”的往事,大概偷鸡摸狗之类的事都说了,陈涉左右便对陈涉道:“大王若是让这班乡下佬乱说,体面何存?”陈涉一听“有理”,便下令把最爱说话的那个老友杀了,其他的都赶出去。此事和聂绀弩之险被江青枪毙,颇有相似之处。绀弩虽未与江青“同捞同煲”,对她的往事也知得不少的。

    绀弩和萧红谈过爱罗先珂的童话,他自己也写过童话的。有一篇叫《兔先生的发言》,说森林里的大亨(如狮子、老虎),制定一种法律叫“吃掉法”,每条收尾的两字都是“吃掉!”森林里小动物的命运就是被吃掉!有一次狮子召开一个大宴会,请兔先生出席,要它发言,它在战战兢兢中歌功颂德一番,结果虽然免于吃掉,但回家一吓就病死了。据说那是破森林中小动物死法的纪录。这篇文章写在“文革”之前二十多年,绀弩大概也想不到他当年所写的童话,在二十年之后还有现实意义吧?幸而绀弩没给吓死。

    绀弩诗文的大胆,的确令人咋舌,“文革”前他在北京养病,写了一首《题颐和园》的诗,借古讽今,诗道:

    <div class="poetry">吾民易有观音土,太后难无万寿山。

    凿得一池春水阔,献教八国联军看。

    此园撤尽千关锁,今义和团血尚斑。

    当时江青尚未如后来之得势,但已作威作福,每游颐和园就要把游人赶走了。此诗写在大饥荒之后,“文革”之前。“太后”指谁,凡人皆知了。

    谈起这首诗,还有个小小的“秘密”,现在是不妨公开了。一九六二年,我到北京,靠朋友的安排,和他见上一面。承他录几首“近作”给我,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我珍藏了十多年,到“四人帮”被打倒之后,方敢将他的手稿在书刊制版刊出。

    <h3>语涩心艰辨者稀

    “曾几度棋坛争敌,酒坛争霸,春色秋光如可买,钱悭也不曾论价!”喝酒我喝不过绀弩,下围棋则似乎还可说是半斤八两。在香港的时候,我们每隔三两天就要在棋盘上厮杀一番。他喜欢吃广东腊鸭,我们约好,谁输了就得请吃腊鸭饭一碟。此事在我们的朋友中是被传为“趣谈”的。

    但可惜绀弩后来的遭遇就不怎么有趣了,在北大荒,他吃一顿饺子都惹出祸来,哪还有腊鸭可吃?“四人帮”被打倒后,他虽然被释放,但未正式平反,日子还是不怎么好过的。他有《中秋寄高旅》诗一首云:

    <div class="poetry">万里友朋仁义重,一家大小圣贤愁。

    红烧肉带三分瘦,黄豆芽蒸半碗油。

    此腹今宵方不负,剔牙正喜月当楼。

    老饕之态可掬,但两罐红烧肉就已令诗人感叹“此腹今宵方不负”了,读后令人笑中带泪。

    高旅是香港作家,代表作有历史小?说《杜秋娘》。

    他也爱饮,《酬答草》中有《夏公赠八皮罗士》诗一首,“八皮罗士”者,苏联名酒伏特加也。诗云:

    <div class="poetry">冻笔封题签夏衍,寒梅消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