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其他小说 > 雀栖梧枝 > 92 终章
样,心里更是高兴不已,在旁出了无数的主意,这房子该选在那里。杜桐这样的,自然不能收蒙生,要去寻谁家要荐书,先把名气传出去,这样才好收学生。

    此时朱尚书回乡已经一月有余,他德高望重,被本县书院请去做了山长。杜桐的事,他也听妻子说过,听得他要在家收几个学生,动了心思,命人拿了大红贴到杜家门上请杜桐去书院教习。

    老尚书的面子,书院的贴子,又是遂自己心的事情,杜桐自然听从,也无需人家茅庐三顾,择了日子就到书院教学生了。

    一桩大心事既已了了,家还是照样过日子,孝敬公婆,操持家务,瞧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日子就这样像水一样过去。

    杜桐在书院里面,除了教习学生,闲了时也研习书籍,不光是当年那些经史,凡是书都有所涉猎。读的越多,名声越大,渐渐传了出去。也有学生专门慕他的名而上门求救。朱尚书见状,以自己年纪已然老大,该让青年学俊执掌书院为由,将山长一职让给杜桐,自己回家颐养天年去了。

    杜桐此时也算心满意足,在学业上钻研更苦,闲了时也记些志怪之类,还和几个说得着的朋友结个社,春朝花夕之时,写个诗,填个词,日子过的甚是快哉。

    杜二老爷在家待了些时日,想必风声已经过去,拿出银子来开了商铺,卖的却不是南货,而是从广州那边来的一些外洋来的东西。家里又添了几亩田地,杜二太太在庄里,逢年过节才接她回来一遭,离得远,似乎怨气也少些,杜二老爷也觉得妻子没那么可憎,见了面也有些笑容。

    又见杜棣做生意得法,杜二老爷索性学着杜老爷的样,把生意交给了杜朴。自己只和两个兄弟在家逗着孙子女们,闲时一起喝茶,兴来时也下盘棋,兄弟三人,倒比年轻时更亲热些。

    这日杜老爷和两个兄弟正在园里亭上坐着赏牡丹花,瞧着远处几个孙子女在玩耍,杜老爷摸摸胡子,笑着道:“谁知一展眼,连孙子都这么大了。”

    杜三老爷还是抱着他的蛐蛐罐在那里看,听到杜老爷的话,只一抬头就又低头:“那是大哥二哥福气好,像我,只嫁出两个女儿,虽已抱孙,总是外孙,两个儿子还小,要大哥二哥这样的日子,还不晓得几时呢?”

    杜二老爷呵呵一笑:“前儿不是听说有人给两个侄子说亲了吗?不过也就七八年的事,三弟你急什么?”说话时候,火炉上的水壶已滚,杜老爷从炉上提起壶,往茶壶里重新放了茶叶,把水倒上,闻着茶香,顿觉心旷神怡。

    有个小厮进到亭里秉道:“二老爷,范家舅老爷遣人送了帖子过来,说想请二老爷过府一叙。”杜老爷正在倒茶的手停下来,范家不是在京城吗,怎么突然回来了?

    杜二老爷接过茶:“知道了,就说我身体不适,在家养着呢。”小厮领命而去,杜老爷疑惑地瞧向弟弟,杜二老爷只是喝一口茶,并没说话。

    晚些时候,雀儿也知道范家回来的事,顿时也愣住,范家不是在京城过的风生水起吗?怎么这时又举家回来了?杜太太愣住之后,就吩咐雀儿找出几样东西来好让人给范家送去。吴妈已经在旁边笑了:“太太,这就叫报应,当初范家连自己亲妹夫家都害了,现时王爷有了新帮手,自然也就不要他家,听说回来的比起当年二老爷家还有惨一些,不光这些年在京里赚的钱填了亏空,连他家在京里娶的儿媳都没跟回来,剩下的一些钱财,也被那儿媳说这是她当年的嫁妆,都带了回去。”

    说着吴妈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太太,所以说,还是要做善人。”杜太太只是白吴妈一眼,并没阻止她,一时东西已经找齐,派了个婆子送了过去,说辞自然还是那套,家里事忙,就不到府了。

    雀儿见吴妈带着东西出去吩咐人了,笑着对杜太太:“娘这些年,渐渐由着自己性子了。”杜太太瞧她一眼:“不是你说的,贤惠大度也要瞧是什么样的人,总是亲戚,面上总要过去,若照了我的心。”

    没说完杜太太就停住,雀儿并没接口,朱愫已经进来:“婆婆,晚饭已经备好,在哪里用呢?”杜太太按一按头:“哎,人老了,不中用,好像也只有想着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饭了。”

    雀儿和朱愫两已经一边一个搀起她:“这是婆婆的福气。”杜太太瞧她们俩一眼:“得,你们这是变着法夸自己呢。”

    雀儿和朱愫都笑了,扶着杜太太走出去,杜琬跟在后面,她年纪小,又得杜太太的宠,一路说的话只惹得众人发笑。

    雀儿想起杜桐昨日接到的那封信,不过是说他现时既已成名,何不下科再考,到时再投到王爷门下,一个知恩图报,另一个爱才惜才,岂不是美事一桩?

    若是数年前,杜桐或者会欣喜若狂,昨日杜桐读完信就把信放到烛上烧了,回头对妻子道:“功名利禄,在我瞧来已是浮云了。”

    雀儿想到这里,脸上露出笑容,鼻中又有桂花的香气,坐在上面的是正在和杜琬说话的杜太太,她脸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