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修真小说 > 仙窟丐神 > 第28章


    生之须臾。直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耳,故托幻想于羽化登仙,抱明月长终之生涯,像秦皇欲海外求方,汉武之玉盘承露,皆欲求长生不死,此辈均一代之豪,功名富贵,已至于极,惟在自然面前,仍一可怜虫耳,以之比常人,亦莫不皆有此感,平时俗务身,为现实所沉迷,尚不能对自己充分认识,一旦面当佳景,至于忘性,而与物同化,始能体味人生与自然之关系,致有兴尽悲来之叹,此岂有可奇之理!”

    素月、青娥霞青听了,也不禁长叹,柳春帆又继续说道:“人生苦乐,乃恁各人自我之体念,身陷名利之场,终身为名利所役,自欺欺人,自误误国,虽既富且贵,其名利之欲壑仍难填,则形虽富贵,实则终身苦海。反之,如能知足,则颜圣之箪食陋巷,阵仲子为人役仆,文信国慷慨就义,以及历代忠臣烈士的从容赴难,莫不甘之如怡,此分野无他,对人生有真切之了解与否而定,所谓:‘知足者常乐’即此谓也。”

    三位姑娘静听他长篇大论,似懂非懂,及到讲完,素月笑道:“尽弄酸,酒也凉了,快喝酒吧!我犒赏一块鸡肉给你,看能不能塞住你的嘴。”

    柳春帆张口接过吃了,闭目,摇头,幌身,轻摆纸扇,不知不觉念道:“……。

    念往昔,

    豪华竟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续。

    千古恁 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字音圆润,青娥兴起,不禁抽出玉笛,吹和起来,幽雅悲悠,令人心醉,一曲既罢,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李霞青与素月连同舟子也不禁拍掌叫好。

    四人尽欢踏月而归客栈。

    次日渡江浦口,到定山,游达摩宴坐石,此石相传南梁时,达摩东来,以一苇渡江,曾在石上坐过,而留下很深掌痕。

    柳春帆与三位姑娘,皆练武之人,故特来瞻仰达摩遗迹。

    归来,到聚宝门外雨花台,留下足迹。

    青娥问道:“为什么这里的石子,会五颜六色,小巧美观呢?”

    柳春帆答道:“相传梁武帝时,有云光法师讲经于此,感动得顽石点头,天雨赐花,自此后,此地石子皆变为各泡,而此地,也就以雨花而名了。”

    素月见他知道那么多,心服口不服的问道:“那么此地城门,为什么叫聚宝门呢?”

    柳春帆没想到小妮子竟会考他,好在他自幼有神童之称,博览群书,记闻广博,答着道:

    “此事就出在本朝洪武年间之事,相传太祖初建此城时,筑了十二城门,独此门累建累毁,星相者言此门下有怪物,城基若无‘聚宝盆’镇之则不成,太祖访知当时江南首富沈万山,家藏此物,故逼献之以建此门,故赐名为聚宝门。”

    下午饭后,商量去游秦淮河。李霞青特别指出:“南京韵精华,就在秦准一河。”

    时虽天色微晕,四人沿河闲踱,这时一带的游人如织,茶楼酒馆,歌台水榭,红楼画阁,绣户珠帘门前,车水马龙,人潮拥挤。

    游人中各式俱,上自王孙公子,下至贩夫走卒,吟风弄月的文人,使枪弄棒的武士,江湖上三教九流人物,应有尽有。

    到处闪耀着明亮的灯光,飞扬着丝歌笙乐。

    画舫游艇,往来如梭,脂味粉香,漫弥空中。

    四人漫步观赏秦淮两岸的绮丽景色,看了这些犬马声色歌舞升平的气象,心中有说不出的味道一方面是感到新奇、刺激,另一方面是感到惆帐、感伤。

    四人边走边谈,本想找一地方,用些酒食,突然听到前面几声锣响,循声望去。

    原来广场上正围聚了一丛人,锣声正从人丛中发出。四人挤身进去,见一四十余岁的病人,横卧在场之一角,从他憔悴的形态看来,可见他一定是身有沉疴,另一个是眉清目秀豆蔻年华的少女。

    她正皱着愁眉,敲锣引来观众以后,羞答答的步出场中,微一裣衽,含着珠泪低声说道:

    “小女子本非江湖卖解之流,只因远道随父来贵地,投亲不遇盘缠用尽,几频绝境,日前不幸,家父复身患重症,所以出此下策,抛头露面,耍几套拳足,望各位仁人君子、叔伯父老,抬爱捧场,解囊相济,俾小女子得奉养老父,医好此病,返还故里,当永矢大德。”

    说罢!声泪俱下,四面八方,钱如雨,投向场中,柳春帆以及三位姑娘,便被感动得几乎掉下泪来,现在人客甚多,不如看一阵,等会再救济她。

    见她面露喜色,连声道谢以后,脱去外衫,露出一身雪白紧身褂裤,再视朱颜玉靥,倒挺俊秀。

    又一裣衽,走了一趟八封游身掌,见她身法矫捷灵巧,静如泰山,动如脱兔,劈、点、拼、打、拉五字诀,腾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