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 第19章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部队大部分时间是露营,青天作帐,大地当床,很少脱过衣服睡觉,经常和衣而卧,“枕戈待旦”。在国民党的封锁与“围剿”之中,处境极为艰危,但粟裕和他部下的将士们北上抗日的意志坚定不移。他们关心着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

    粟裕从搞到的报刊中知道了中共中央1935年发布的《八一宣言》和同年底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对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总路线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1936年1 月,北平学生“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传到浙南游击区,粟裕当即发表宣言,表示支持。

    1936年6 月,“两广事变”发生。粟裕和刘英在消息阻隔的情况下分别见《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第190 页。

    发表了反对军阀内战,要求团结抗日的宣言。

    1937年春,刘英主持的临时省委与上海党组织取得了联系。这对于指导浙南游击区的斗争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但当时粟裕与临时省委失去了联系。

    7 月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7 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中央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7 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元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由于消息闭塞,在浙南游击战场上的粟裕不能及时知道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1937年9 月间,粟裕率部在门阵地区活动,听到从金衢平原上传来的风言风语,说“共产党投降了,红军被收编了”。粟裕据此加以分析判断,认为可能是国共合作了。

    他派一支小部队去侦察调查。

    这支小部队化装成国民党军队,大摇大摆地开到龙游县溪口镇,进入镇公所,自我介绍说:“我们原在山区剿匪,现在奉命开赴抗日前线,要给县长打电话,了解情况。”

    镇长帮助给县长挂了电话。

    县长在电话里说:“现在国共合作啦,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要开拔抗日了……”

    此后不久,国民党遂昌县政府派了一个代表到门阵请粟裕下山进城谈判。

    粟裕表示,为了共同抗日,愿意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停战谈判。但条件有三。其一,红军游击队将开赴浙南根据地,沿途不得留难;其二,红军已经停止了打土豪,国民党地方当局要给补充弹药、给养;其三,合作不是投降,改编不是收编,双方是平等的合作,要保持红军的独立性,游击队不进城。

    国民党地方当局答应了粟裕的条件,欢迎游击队下山。

    粟裕了解到临时省委已同国民党浙江当局达成了停战协议,于是决定集中部队开赴浙南平阳与刘英会合。

    在乎阳会合的红军游击队共四五百人,和1935年初挺进师进浙江的人数相当。但原七军团、十军团的老战士已不太多了,他们中的一部分已血洒浙南……

    平阳会师后,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

    1938年3 月间,粟裕率游击总队从浙南出发,奉命赴皖南,行军一个月,到达安徽歙县岩寺,加入了新四军的战斗行列,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

    中共中央政治局1937年12月所作的《对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中说:南方各游击区的同志在主力红军离开南方以后,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的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以致能够保存各游击区,在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主要支点,使各游击队成为今天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

    在中国人民的这个极可宝贵的胜利之中,有着粟裕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五章巧设伏诱贪敌韦岗奏凯旋1938年春。安徽歙县岩寺。

    4 月的皖南,春光明媚,山青水秀。4 月的岩寺,军号嘹亮,歌声阵阵。

    原来是新四军部及一、二、三支队约七千人在岩寺会师,准备开赴华中敌后抗日。当时,粟裕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这时,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准备向苏南、皖南敌后发展。

    为查明敌情、地形和民情,新四军军部决定从三个支队抽集四个连队编成先遣支队,粟裕任先遣支队司令。

    粟裕接受任命后,眼中流露了出兴奋的神采,但也深感责任重大,暗暗下定决心,决不辜负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