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 第37章


    一○五旅一部,以第七纵队及第十八旅分别位于责家巷东南和西场南北地区,合力求歼可能由海安东援之敌新七旅,并阻击可能由如皋东援之敌。

    经过休整的我一师、六师主力,迅即分路出击。

    8 月10日这天,李堡镇的敌人忙作一团。敌第一○五旅三一四团和新七旅十九团,双方正在交换防务。十九团刚接替防务完毕,警戒还没有派好,工事没有构筑,部队位置也没来得及划分,天就黑了。

    这时,我一师部队抓住时机突然向李堡发起攻击。敌人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一夜之间部被歼。率领十九团前来李堡接防的敌新七旅副旅长田从云,成了解放战争以来我一师部队俘虏到的第一个国民党将军。

    粟裕命令陶勇找田从云谈谈,摸一下敌人的情况。这位少将,头发花白,一口云南腔,嗫嗫嚅嚅,有些拘束。

    “你们怎么一下把兵力拉得这么散?”陶勇问道。

    “海安打得正热闹,贵军一下于不见了,谁知你们到哪里去了!各部向上报,消灭贵军多少多少,算起来总有两三万。上面说:”苏中共军已经一败涂地,主力一师、六师下海北逃‘,忙着要我们占地方,说是’巩固收复区‘。地方这么大,兵就这么多,一撒开可不就散了?!“

    “我们这次过来,难道你们一点也没有觉察?”

    “情报失灵嘛。到处都是你们的解放区,群众都替你们掩护陶勇笑了笑,又问:”你们占李堡也有几天了,怎么这样乱?“

    “唉,国军嘛!”这位将军颇有感慨地说,“还不总是杂牌军打头阵。

    广东军六十五师打过李堡走了,交给东北军四十九师;接着我们新七旅划给四十九师指挥,师部就赶快把自己的一○五旅往海安抽,叫我们川军在外面挡头阵。调来调去,乱七八糟。“

    田从云走后,陶勇把所谈情况告诉粟裕,粟裕更坚定了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

    由于一师对李保攻势突然而猛烈,蒋军交接防地的双方一方刚刚拆除了电台电话,另一方还没来得及架设,双方都无法向海安告急。

    11日早上,蒋军新七旅旅长黄伯光仍蒙在鼓里,率领二十一团向李堡进发。

    粟裕立即抽兵布设口袋。

    中午,排着三路纵队行进的敌军钻进了我军布好的口袋。

    我十八旅第五十四团当即迎头痛击,七纵队第五十七团迅速断其退路。

    敌遭我突然打击,混乱不堪。

    这时,隐蔽在距公路七八百米处的五十二团一营,率先从中间出击,兄弟部队也从两侧一起冲杀上去,一颗颗发出巨响的手榴弹,一把把银光闪闪的刺刀,一下子就把敌人的队伍冲乱了,许多敌人还没有来得及拉开枪栓就当了俘虏、慌乱中滚下河去的则活活给淹死了。

    下午五时,我军发起最后攻击,不到三十分钟,就把被我包围并分割成数块的敌人消灭干净。

    李堡之战,前后二十个小时,歼敌一个半旅,共九千余人。

    战后,战士手中的“汉阳造”、“大盖子”换上了汤姆式、卡宾枪。士气更加高涨。

    李堡一成,使苏中战局发生新的变化。

    蒋军经连续四次打击,被歼三万余人。在援兵未到之前,已无力组织面进攻,因而被迫调整部署。

    这时,淮南解放区已被蒋军突破,陈毅从执行外线出击的方针考虑,认为淮南在局上比苏中更为重要,因而向中央建议调粟裕部西去,执行切断律浦、陇海路,夺取徐州的战略任务。

    军委和毛泽东同志对陈毅的建议,态度极为慎重,回复陈毅:粟裕集团应否于此时调动,各有利害,待考虑再告。“

    不日,中央军委致电粟裕:“对苏中目前即取防御方针,由你率主力与陈军长会合,集中力量打开淮北局面;或出淮南,切断蚌浦线,直接配合陈宋、刘邓之作战,这是一个方案”:“八月内在苏中再打一仗,然后西移,这是又一方案”。

    中央要求粟裕对以上两案表态。

    粟裕认真学习研究了战争以来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的有关指示,从战争局出发,结合当时实际,作了反复的考虑,认为在近期内还是以在苏中作战为宜。他把自己的看法上报了军委和毛泽东。毛泽东回电说:“所见很对,望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件,继续在那里作战。如你们今后一个月内再打二三个胜仗,继续歼敌二三个旅,则对整个战局助益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