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 第64章


    胜利的关键。”

    粟裕说:“同志们,包围歼灭南京、镇江、芜湖地区之敌的关键,是东集团渡江后必须以主力迅速揳人南京与上海之间,截断京沪铁路,这样我们就完可以把汤恩伯的防御体系栏腰砍断。”

    粟裕停顿了一下,走到正墙挂图前,手执指示杆说:“大家来看,在京沪间,以江阴为中,有一个突出的弯道,叶飞同志可率部选择江阴东、西地段突破最为有利。突破之后,可以直插金坛、宜兴、吴兴地区,切断南京之敌退往上海及杭州的通道。”粟裕说着,目光盯在了叶飞身上,问:“叶飞同志,有没有困难?”

    “十兵团坚决完成任务!”叶飞坚定地回答。

    “中集团第七兵团、第九兵团从裕溪口至铜陵段突破江防之后,必须作远距离迂回,向宣城、广德、吴兴地区急进,争取在吴兴地区与东集团第八、第十兵团会合,将芜湖、南京、镇江江防及守城之敌兜住,再图围歼。如敌弃城而逃,则可将其歼灭于郎溪、广德、长兴一带,不得使其逃入杭州或者其它城市。”粟裕说到此,只听得王建安、宋时轮等铿锵有力他说:“坚决完成任务!”

    粟裕见状,点点头说:“好!”

    接着,粟裕宣布了调整方案:“为了发挥各部队的特长,以及对地形情况的掌握,我们决定作如下调整:二十二军、二十军熟悉苏南情况,由中集团调出,归东集团第十、八兵团指挥。二十四军、二十五军熟悉苏浙边区和皖南,从东集团调出,归中集团第七、九兵团指挥。”

    张震接过话题说:“渡江战役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同时我们研究出三种相应对策。

    一、敌以南京、芜湖地区的兵力,对付我中集团,阻止其向东发展,集中南京至上海的兵力寻求在京沪之间与我决战。如出现此种情况,要求东集团渡江后,用主力控制江阴、武进、无锡三角地带,下决心在京沪线上打一个恶仗,打上三至五天,换来一个好局面。同时,中集团渡江之后,除留足够兵力歼灭沿江以西之敌外,主力迅速向东发展,和东集团打通联系。

    二、南京、镇江等地区之敌,向杭州、衢州撤退,在浙赣线上组织第二道防线,京沪线之敌向上海收缩,固守上海。如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三野主力先集中兵力与二野合作协同歼灭浙赣线之敌,然后,再攻上海。

    三、我渡江一举成功后,迅速向敌纵深发展,把南京,镇江的敌人退路切断,使敌人线溃退,陷入混乱后歼之。“

    谭震林强调说:“如果出现第三种情况,要求东集团只用一部兵力监视上海之敌,主力迅速向吴兴急进,配合中集团,将逃敌围歼于郎溪、广德地区。同时,中集团也要在渡江后迅猛东进,到达吴兴地区与东集团会师,围歼逃敌。在这三种可能的情况中,我们力争第三种情况出现。同时,也要为第一、甚至第二种情况的出现做好充分的准备。”

    粟裕最后说:“归根到底一句话,我们要过江!如果中央同国民党谈判成功了,我们可以轻松地渡过去;如果谈判不成,我们就打过去!”

    南京。蒋、李军令不一,汤恩伯摆兵布阵,不知所措,他既不愿得罪李宗仁,更不敢违命蒋介石。在八百公里长江驻线上、驻守着蒋介石交给他的二十一个正规军,下辖六十个师,一百七十七个步兵团,一个直属炮兵团和一个直属骑兵团;二十一个军中包括五十四军、二十八军、五十二军、四军、七十五军、二十军、五十五军、六十八军等,外加七十二个交警总队,三个宪兵团,三个高级指挥所特务团,一个装甲车团,一个战车团,还有江阴、江宁、吴淞三个要塞炮台(每炮台相当于一个重炮团),一个游炮团,三个要塞守备总队(每队相当于一个步兵团),一个保安旅,二个保安总队(相当于师),六个县保安团,三个警察总队,一个水警总队,两个水警分局,二个海军舰队,三个空军飞行大队,以及其他各种的兵力。

    汤恩伯跑到溪口,向蒋介石讨圣旨。蒋介石对汤恩伯说:“京沪杭的防守应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沪杭三角地帝为重要防守点,以淞沪为核心持久防御,最后防守淞沪,与台湾呼应。”

    汤恩伯回到南京,代总统李宗仁则命南京卫戌司令张耀明送来一份《关于加强南京城市防卫的报告》:“为了保证京、沪,杭这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安危,我军当前应采用积极防御方针,若共匪攻于城下,此时一定是疲惫之师,我军已养精蓄锐,士气得以恢复,我部采用反攻、聚歼之战术,将来犯之敌歼于京城脚下,长江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