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国笑林大全 > 第1章


    话专集是《隋书·经籍志》记载的魏邯郸淳所撰的《笑

    林》三卷。此书今已散逸。清人马国翰自《艺文类聚》、《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书

    中辑出一些,编入《玉函山房辑佚书》,鲁迅《古钩沉》中也辑存若干条。

    隋唐以后,笔记盛行起来,有些笔记中存在不少笑话的成分。此外,笑话专集也越来越

    多。

    这时的笑话作品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类的主人公多是官员或文人雅士,所叙述的多是

    真人真事,或在一定程度上真有其事。这些事情由于能引人发笑,所以在主人公的朋友、同

    僚中流传开去,传到社会上,以至被收集记录下来。例如:

    张九龄知萧炅不学,故相调谑。一日送芋,书你“蹲鸱”。萧答云:“损芋拜嘉,惟蹲

    鸱未至耳。然仆家多怪,亦不愿见此恶鸟也。”九龄以书示客,满坐大笑。

    江夏王义恭,性爱古物,常遍就朝士求之。侍中何勖,已有所送,而王征索不已。何甚

    不平。尝出行于道中,见狗枷犊鼻,乃命左右取之还,以箱擎送之,笺曰:“承复须古物,

    今奉李斯狗枷,相如犊鼻。”

    〔唐〕朱揆《谐噱录》

    这类作品在唐宋时代的笑话集中很常见。当时的许多名士,如苏轼、王安石、司马光、

    黄庭坚等人就经常出现在笑话当中。特别是苏轼,是很多笑话的主人公。他们的形象与艾

    子、迂公、憨子等明显被愚化了的形象有明显的区别。

    还有一类作品则不是真人真事,或者虽然以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做素材,但经过了明显的

    艺术加工。

    这类作品有些很可能产生于民间下层百姓的集体创作,在民间几经流传,才被文人收

    集、再创作并记录下来。例如:

    京邑有士人妇,大妒于夫,小则骂詈,大则棰打,常以长绳系脚,且唤便牵至。夫密乞

    巫妪为计,因妇眠,士人入厕。以绳系羊,士人逾墙避。妇人觉,牵绳而羊至,大惊,召问

    巫妪。巫妪曰:“娘子积恶,先人怪责,故郎君变成羊。若能克己改悔,乃可祈请。”妇因

    悲号,抱羊大恸哭,深自咎悔,誓不复妒。妪乃令七日清斋,举家大小,悉避于室中,祭

    鬼,师咒羊还复本形,士人徐还。妇见声问曰:“多日作羊,不乃辛苦耶?”答曰:“犹忆

    噉草不美,腹中痛耳。”妇人愈哀,自此不复妒矣。

    〔宋〕周文玘《开颜录》

    这样的作品,可能流传甚广,被不同的人记录到不同的书中,故尔主要情节重复,而细

    节又或多或少地各有差异,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也有些笑话是文人自己创作的,而并非来自下层民众。但这个时期文人创作的笑话与先

    秦时期的笑话有明显的不同。唐宋及以后文人创作的笑话不再像以前那样与寓言密不可分,

    也很少像先秦诸子那样把笑话当作说明自己的政治、历史、哲学观点的工具,而是赋予了笑

    话相对的独立性,在创作手法上更成熟,作为嘲讽或批判的意义更明显。例如:

    昔有弟子,读韩文公《符读书城南》,至“潢潦无根源”之句,不晓其义,乃质疑于先

    生。先生曰:“文公素不喜黄老之学,正谓其无根源。岂不闻文公因论佛骨贬潮阳之事?”

    闻者大笑。

    〔宋〕罗烨《醉翁谈录》

    一先生讲书,至“康子馈药”,徒问:“是煎药?是丸药?”先生向主人夸奖曰:“非

    令郎美质不能问,非学生博学不能答。上节‘乡人傩’,傩的自然是丸药;下节又是煎药,

    不是用炉火,如何就‘厩焚’起来?”

    〔明〕冯梦龙《笑府》

    自明代以后,这种完出于虚构的笑话越来越

    多,而史传上的笑谈越来越少。在明代赵南星的《笑赞》中还有少许以王安石、苏轼等

    为主人公的篇章,但到清代署名“游戏主人”收集的《笑林广记》中,这样的作品就看不到

    了。在明代许多虚构的笑话里,人物还有名有姓(尽管大半是虚构的);在《笑林广记》

    中,则连这样虚构的姓名也没有,只以“一监生”、“一人”、“一官”、“一医”、“一

    贫士”等代替。

    《笑林广记》可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笑话集,语言风趣,文字简练隽秀,基本上没有史传

    笑谈,表现手法也十分成熟。这是清代笑话的一般特点。但这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