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国笑林大全 > 第2章
    吃饭而又舍不得酒菜的等等,形形色色的嘴脸都被创作笑话的人摄入了自己的作品。

    笑话还经常嘲笑愚昧的人,像元明人作品中的艾子、迂公等人就是。到了清代,这些愚

    昧的人往往没有固定的姓名。这其中“呆女婿”的形象占的比重不少,这些故事很可能来自

    民间。

    隋唐至清初这段时间的笑话作品中,有不少史传上的笑谈。这往往是些文坛或官场上的

    佚事、掌故。例如:

    鲁直戏东坡云:“昔王右军字为换鹅书。韩宗儒性饕餮,每得公一帖于殿帅姚麟许,换

    羊肉十数斤,可名二丈书为换羊书矣。”坡大笑。一日,公在翰苑,以圣节撰著纷冗,宗儒

    日作数简,以图报书。使人应庭下,督索甚急。公笑语曰:“传语本官今日断屠。”

    刘贡父觞客,子瞻有事欲先起,刘调之曰:“幸早里,且从容。”子瞻曰:“奈这事,

    须当归。”各以三果一药为对。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这些故事往往清新文雅,耐人寻味。但也往往以经书古籍为根据做文字游戏,或多用典

    故、对仗等手法,对于现代读者来说,恐怕不太容易领略其艺术魅力了。

    除此之外,笑话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就不能一一列举了。

    本书材料的来源,上起自先秦诸子,下至清末民初的典籍,涉及的书籍在一百种左右。

    对于选出的材料,我们根据故事的形式、手法和内容,分为嘲讽、诙谐、幽默、滑稽、影

    射、巧言、机敏、夸张、荒诞、世情等部类。因为笑话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往

    往是多元化的,可此可被的情况很多,因此,上述分类也只能是大致上的。

    为了使更广大的读者领略这些作品的妙处,我们对所选的材料进行了适当的处理。

    一种处理即是用现代汉语翻译。特别是隋唐以前的作品,有的纯用文言文写成,翻译可

    以大大缩短原文与读者间在语言上的距离。考虑到笑话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意译的手法,

    在完保持原故事情节的前提下,并不拘泥于原文的字词和句子结构。

    另一种处理是对原文中较为难懂的地方加上必要的解释。这里选的材料都产生于古代,

    涉及到古代社会生活、典章制度、古籍掌故等许多方面。有些问题,只靠语言上的翻译是解

    决不了的。例如:

    有中贵者,奉命差出,至驻扎地方,亦谒庙、行香、讲书。当讲时,青衿心厌薄之。乃

    讲《牵牛而过堂下》一节。中贵问曰:“牵牛人姓甚名谁?”青衿答曰:“就是那下面的王

    见之。”中贵叹曰:“好生员,博雅乃尔!”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这则故事讽刺太监愚昧浅薄却又附庸风雅,其中用的“《牵牛而过堂下》一节”,指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孟子》是《四书》之一,当时的读书人都很熟悉,所以对这则笑话也就不存在什么看不懂

    的问题。而对今天的一般读者来说,恐怕不引出《孟子》原文,上面那则笑话就不太好懂

    了。凡遇到这种无法靠意译解决的问题,我们便加上几句话,作适当的说明。

    如果这本书中收集的笑话能给您带来健康的欢笑,使您受到某种教益或启发,我们将感

    到由衷的高兴。对本书存在的缺点,无论是哪个方面的,都衷心希望读者朋友们给以批评指

    出。

    唐子恒

    1994年冬于泉城

    返回目录

    中国笑林

    嘲讽类

    说明    嘲讽类笑话,嘲讽的对象,多是贪官污吏、贪得无厌者、吝啬者、假道学、伪善者、撒

    谎者、吹牛者、怕老婆者、庸医、懒汉、无赖,另外还有屡试不第的、好读别字破句的读书

    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