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国笑林大全 > 第30章


    对联。先试小儿子,出的题是:

    “纷纷柳絮飞。”

    小儿子对的是:

    “哩哩莲花落。”

    接着试第二个儿子,出句为:

    “红杏枝头飞粉蝶。”老二对的是:

    “绿杨树下钓青蛙。”

    最后试老大,出句是:

    “九重殿下,排两班文武官员。”

    老大对的是:

    “十字街头,叫几声衣食父母。”

    老头听了,斥责道:“你们说的这些,还都是当年我耍蛇人家的事!”

    ——明·耿定向《权子》

    青山跳出来    河南有个士大夫,请老师在家里教儿子读书。他儿子很愚笨,老师出对子说:“门前绿

    水流将去。”士大夫的儿子对句为:“屋里青山跳出来。”士大夫听了很生气。

    有一天,士大夫带儿子的老师一起到一个道观去拜客。观中有个道士叫彭青山,是个瘸

    子,他听说士大夫来了,连忙单腿跳出门来迎接。那位老师见了,对士大夫说:

    “前几天令郎所谓‘屋里青山跳出来’,还真有这样的事!”

    士大夫听了也大笑起来。

    ——明·徐渭《谐史》

    怕馒头    有个穷书生,穷得没饭吃,只好去给人家干活。有一次他跟主人上街,看到饭铺里卖馒

    头,他很馋,又吃不到,便大叫一声,跌倒在地。主人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我怕馒

    头!”

    主人听了说:“岂有怕馒头的道理?”回家后便在一间屋里摆了百十个馒头,将这个人

    锁在里面,自己则在屋外观察动静。过了一阵,里面静悄悄的,主人很纳闷,便从壁缝向里

    看。只见那人手捧了馒头,已吃了一多半了。

    主人赶紧开门,问他为何敢吃,他答道:“我见了这些馒头,忽然不怕了。”主人知道

    他是假装了骗馒头吃,便怒斥道:

    “你现在还怕什么!”

    那人赶紧回答:“现在只怕两碗热茶!”

    ——明·李贽《山中一夕话》

    “琵琶”结果    有人给一位县令送来一些枇杷,但在礼单上错写成了“琵琶”。县令笑着吟出二句诗: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

    正好有位客人在座,听了县令的话,当即续出后两句: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明·姚旅《露书》

    怕“溘然”    北宋嘉祐治平年间,有个供奉官杜渐,喜欢与读书人同游,学些书上的文辞,却并不懂

    其中的意思,只用来装点门面。他住在扬州,给亲友写信时,如果想说“这件事很重大”,

    他偏要写成“兹务孔洪”。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苏东坡有一次路过扬州,地方官苏子容接待他,杜渐也在常座中苏子容精神倦怠,打了

    个瞌睡,杜渐忽然说:“相公何故溘(kè)然?”“溘然”常用来形容人突然死去,杜渐

    不懂这个意思,所以闹了这个笑话。

    后来,苏东坡参加一个聚会,他问主持人是谁,有人告诉他是杜供奉。苏轼说道:

    “今天可不敢打瞌睡,我特别怕‘溘然’!”

    ——明·谢肇淛《五杂俎》

    总姓王    唐朝沧州南皮县县丞郭务静初上任,通判官王庆来见他。

    郭务静问道:“你姓什么?”王庆答道:“姓王。”

    过了一会儿,王庆又来,郭务静已忘了刚才的事,便问:

    “你姓什么?”王庆又答:“姓王。”

    郭务静惊奇了好半天,仰头看着王庆说:

    “怪,南皮县里的属官怎么总姓王?”

    ——明·谢肇淛《五杂俎》

    偷偷戴    唐明皇有一天坐在勤政楼上,看见下面有个锔锅碗的人,便召呼过来问道:“朕有一顶

    破皇冠,你能修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