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商业三国 > 第四章群雄割据 第四十三节 背信


    庶都皱起了眉头,陶谦轻声呵斥道:“我与玄德公说话,世高休要多嘴。”

    那青年恭顺地退下,刘备却发现,这青年退下时,嘴角抽动,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世高?此何人也?”刘备讶问。

    “此乃下邳相笮融”陶谦解释说:“黄巾以太平道搅乱人心,我平定徐州黄巾之乱后,以笮融督管广陵、下邳、彭城钱粮,起大浮屠寺(佛寺),命百姓悉课读佛经,信佛者免役,以此抵消太平道的影响。”

    陶谦意犹未尽,道:“听说玄德公在青州也宣讲宗教,我与玄德公也可算是不谋而合。”

    笮融,原来此人是笮融。佛经《三藏记集录,五慧睿喻疑论》记载,笮融与广陵、彭城二相均是出家人,然而,这一出家人的身份却是业余的,他的主业还是做官。

    广陵、下邳、彭城都是产粮大郡,笮融利用手中掌握的粮食,“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者且万人”。一时上至守相,下至黎民,个个口念佛号。佛教因此才得以在中原再度兴盛。

    然而,他这种行为却是为了侵吞三郡粮食。笮融的宅院修建的豪华奢侈,也是苏州历史上最早的私家园林,苏州园林之风,从他开始风靡后代。

    《王题问贤》一书中说道:此人就是三国时代第一活宝,其行事之龌龊古今罕见(现在已不罕见)。

    他身为一个佛教徒,在兴佛事,布善举之余,纵容部下四下劫掠肆意杀戮,自己利用职权中饱私囊。身受陶谦提拔,自一小卒成为国相,然而却在曹操讨伐徐州时,见形势不妙,另觅高枝。私逃途中,广陵太守赵昱不顾陶谦反对,以上宾之礼相待笮融。可笮融却起歹念,借一次宴会,酒酣之时杀了赵昱,并且纵容部下劫掠广陵,然后过江投靠薛礼。

    这样一个人,口口声声宣扬佛教教义,宣扬与人为善,自己却危急时弃主而他往,又杀人夺城,无信无义,可谓卑鄙无耻之极,简直就是一个古代慕绥新、马向东。

    不过,这人却是一个中国应然道德和实然道德相互割裂的范本。他所提倡的道德,只是他认为别人应该具备的,但自己却决不身体力行。他所希望的,只是别人学雷锋奉献,而他

    来

    索取。

    这样一个人,还带着僧人,来连云港干什么?

    陶谦接着问:“玄德公,大师也是出自好心,想劝解玄德公息怒,故此才私入玄德寝室,还望玄德公谅解。”

    刘备淡淡地回复说:“既有恭祖公做主,我原谅他了。来人,好好安葬大师。”

    “什么?安葬?”陶谦嚯地站起,惊问。

    刘备微笑着答:“按青州律法,私入他人住宅,非奸既盗,屋主有权就地格杀。当时,元直证明我与他素不相识,我斩杀他符合律法。我一时手快,嘿嘿……现在,既然原谅他了,我就出资好好安葬他。”

    说完,刘备凶狠地瞪着笮融,眼中露出浓浓的杀机:笮融带着僧人来,肯定是想借宗教权力,控制连云港。这一举动肯定的到了陶谦的默许。如此卑鄙小人,决不能让他插手。

    笮融见到刘备态度不善,还以为是自己刚才随意插嘴,惹来刘备的怒气,紧往陶谦身后靠了靠。

    陶谦会意,叉开话题为刘备介绍随行人员——徐州别驾从事、东海朐人(连云港古称朐县)糜竺糜子仲,徐州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孙乾孙公祜,以及糜竺的兄弟糜芳糜子叔,随队护卫的徐州大将曹豹。

    除了陈登陈元龙,陶谦手下的重臣都到了。

    一番介绍完毕,总算缓和了大堂内的气氛,可是,此时,再也不适合谈论统一货币的事。陶谦与刘备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双方都心事重重。

    不一会,赵云入内禀报:近卫军左师团已准备妥当,正等下令出发。

    刘备沉吟半晌,询问道:“元直(徐庶),你看,追不追?”

    徐庶答:“天寒地冻,追之不及,奈何?”

    “如此放过孙文台,我心有不甘”刘备狠狠地说。

    “主公如不甘心,那就追吧。”徐庶宽容地说。

    刘备想了一想,终于下了决心:“既如此,那就放过他。传令,士兵解散,各自回营。”

    陶谦实在憋不住,问:“玄德公为何要追孙文台,刚才进府之时,我听说孙文台拐带了玄德公的孩子,确有此事吗?”

    刘备详细地向陶谦解释了一番,陶谦惊问:“孙文台在洛阳连战皆胜,再有玄德公支持人力物力,战胜董卓指日可待,为何如此匆忙退兵,行军路线又如此诡秘,难道他真是图谋徐州青州?”

    “传国玉玺”,刘备脱口而出,话一出口就知道坏了是,嘎然而止。

    “什么?”,陶谦极度震惊:“玄德公的意思是:孙文台在洛阳得到了传国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