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商业三国 > 第七十节 困守


    问他怎么当上匈奴兵的,刘备疑惑着:“我与左匈奴的于扶罗不合,来此事寻他的晦气,与右匈奴何干,右匈奴为何出兵打我?”

    原来,于扶罗派人到右匈奴哭诉,说刘备向讨要他所劫掠的战利品,这一举动触怒了右匈奴,右匈奴决定出兵维护它们的尊严。

    中原的朝廷历来是尊重异民族习惯的,儒家的经典中记载:黄帝时,黄帝寻访到一个异民族,他们有不穿衣服的习惯,黄帝脱去了衣物,进入他们的帐中和他们亲善交谈。黄帝时期没有文字,黄帝是否托梦告诉其后的儒士他确实这么做了,不得而知。但儒士们编造这段话,体现了他们“仁”的思想。

    大汉朝廷历来尊重匈奴的习惯,包括他们劫掠的爱好,即使在与汉廷最亲善的时期(和亲之时),匈奴也未停止每年的“打秋风”行动。他们的劫掠所获,从没有汉官向他们讨要,这也就是张扬不理洛阳被劫女子的哭诉的原因——任你三公六卿的子女,到了匈奴口袋里,就是匈奴人的财产。

    刘备要求于扶罗交出劫掠来的大汉仕女,危及到了匈奴以后劫掠所获的所有权。为了教训刘备,右匈奴发兵11万,按照约定来攻打刘备。

    “约定”,刘备玩味着这个字眼,继续追问:“于扶罗和你们有什么约定?”

    草原上各部族,现在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对于出兵这样的重大行动,必须通过部族大会,经各长老(元老)的一致认可才行。虽然这些人是小兵,但他们对部族的军事计划也会很了解。

    “须卜骨都侯单于死后,南匈奴未再立新单于,恰好羌渠单于的儿子(于扶罗)在我汉廷受到欺凌,回到兹城,经部族长老(元老)合议,决定复立于扶罗为单于。大单于(于扶罗)要求右匈奴在青州兵军渡河后,占领河东岸,切断青州兵归路。后来,我们看到绵山火起,以为战斗已经打响,所以开始攻击。”

    这下,所有的将领都听懂了——“我汉廷”,这证实眼前的人原是汉人。

    典韦拔剑而起:“匹夫,好好的汉人不当,做什么匈奴兵,我非宰了你不可。”

    刘备摆手止住了典韦,那匈奴兵强辩说:“做汉人,官吏日日煎迫,如何能活得下去?做匈奴人,不仅不上税,抢劫所获还归自己,官吏不予干涉。将军,我生在边地,土地贫瘠,不做匈奴人,我坟墓上的草早长得好高了。”

    刘备拉住了典韦——这有何难以理解?几千年来我们都是这样干的,外国人可以在我们的土地上获得国民待遇,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享受不到国民待遇,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吏治不清,整个文化是个投降派导向。发生诸如满清入关时,残杀汉人最凶残的是投降满清的汉人这样的事,也就不奇怪了。比如:嘉定三屠就是汉人搞出来的。他们投降了异族,为了获得赏识,只有对自己的同胞表现凶残。对异族讲仁义,害死自己啊。

    “左匈奴兵力有多少,打算在那里与我们交战?”刘备继续讯问。

    “不知!”

    “不知,那你就没有用处了,典韦,这个人交给你了。”

    南匈奴休生养息后,打败了北匈奴,北匈奴被迫西迁,其留下的七万骑军投奔乌恒,从而促成了鲜卑乌恒今日的强盛。北匈奴光败逃后都有七万残军,其实力可想而知,而能打败这样实力的南匈奴,有20万战士,恐怕还不是他部的实力。对付匈奴,是个长期的事,看来今后能慎重。

    汉代,是中国骑兵发展最鼎盛的时期,据历史记载,前秦的苻坚南下动用了骑兵二十七万;北魏太武帝侵宋时以骑兵六十万渡淮,直逼长江;梁魏钟离之战中魏军八十万中有骑兵二十四万。可以说这一时期骑兵战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而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现的重骑兵就出现在这一时期。

    之所以重骑兵昙花一现,源出自中国军队的一个恶习:军马必须阉割。中国古代交战,旷日持久,为了防止春季军马发情时,战马脾气暴躁,扰乱军营与军阵,凡军马都需阉割。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新中国成立后,当时,边防骑兵仍保留着这一恶习。

    最优良的马匹成为军马,被阉割,随后,骑兵们只能在当时淘汰下来的马里,再选择稍微优秀的进行阉割。几千年阉割下来,雄骏的中国马阉割成了矮小的中国驴。严格地说,那已经不是马了,不会奔跑只会走,我们给它创造了一个新名词:走马。

    “今后,与匈奴兵的交战,将会是一个大规模的骑兵会战,我们把于扶罗逼迫到匈奴部落里,重当单于,虽然有了对付整个匈奴的借口,但匈奴人抱成团,对我们是福是祸?”刘备暗自琢磨。此刻,刘备已明白了:为何历史上曹操敢驱逐乌恒,却不敢对匈奴下手,同意花钱赎回蔡文姬。

    南匈奴的实力竟然如此强大,也怪不得随后刘豹敢于在五胡中第一个建国,自立为王。

    “匈奴兵开始进攻了”管亥自帐外进来,提醒刘备。

    “迎战”,刘备一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