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商业三国 > 少言先生书评(2)


    件。一个叫一个叫确立攻击教堂和没有武装的平民违法等原则。也确立基督徒不打基督徒的原则。当然后果之一就是十字军东政,把杀人发火的矛头引到异族头上。但对欧洲老百姓讲,这是件好事。至少减少了杀人放火。卢旺达大屠杀,很多人躲到教堂,因为理论上教堂以及三十步以内是保护区,当然屠杀者还是追杀进去。syan

    □[精华]所以儒家在如何减轻人民苦难方面至少是做的不够的。即使虚伪,也应该虚伪一下罢。至於有人说“没有五胡内乱就没有唐朝盛世,痛苦之后才有勃发”。这是非常独特一种看法。不知是否自己愿意承担一下痛苦让后代勃发一下呢?不过似乎还有不少人对中国历史上的苦难看成是一种必然性,一种应该付出的代价。颇怪。连检讨都没必要?syan

    □这里提到的四《通》,都是专题文献汇编性质的书。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即以杜佑的《通典》为蓝本而更为详备。其内容包括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职役考、征榷考、市籴考、土贡考、国用考、选举考、学校考、职官考、兵考、刑考等廿四方面。说到底,真儒不能不面对社会现实,考虑经世济民之术。而不只是一味空谈。口口声声指责别人不懂中国文化者不妨就经世济民之术讲点具体的东西。比较西方的如何不好,而儒家早有答案,这样讨论才有意思。而且硬说赤虎否定中国文化,不知有何根据?管宁不是一直在刘备身边?syan

    □据我所知赤虎书中天父教是中国所没有的。但其他未见得一定是西方的专利。明亡于清,顾炎武反省之一就是寓封建于郡县。赤虎一些说法未见得比明末三大家更“叛逆”。只可惜清代制度稳定下来后,明末三大家也被人各取所需,最“革命”的部分当然不能用了。syan

    □曾国藩给其弟国荃的一封信中写道:“学问之道,能读经史者为根低,如两《通》杜氏《通典》、马氏《通考》两《衍义》及本朝两《通》徐乾学《读礼通考》、秦蕙田《五礼通考》皆萃《六经》诸史之精,该内圣外王之要。若能熟此六书,或熟其一二,即为有本有末之学。”曾国藩:《致沅弟》咸丰八年五月三十日,《曾国藩集·家书》syan

    □三国时期儒家的确鄙视商业。鄙视商业从汉武开始,之前商业其实颇发达。我个人看法,如果能寓封建于郡县,商业就会发达。如果坚持高度君主集权,就多半要压制商业。很多年前竺可祯有篇文章提到这点。中国战国时代以及汉代文景商业都颇发达,思想也比较活跃,但因为人口造成土地兼并,而错误的归罪于商人。对商业采取压制。汉武御史大夫簿式上书提到盐铁专卖后,盐苦铁脆价贵,船有算后商人少而物贵。武触怒武帝丢官。但事实还是事实。syan

    □这里喜欢儒家的有没有对新儒家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杜维明、刘述先诸位先生比较精通的,讲讲他们的观点和实践,也教育一下大家。比空口说中国文明如何好好得多。我一定虚心学习。我只看过唐君毅、牟宗三一些文章。这几位的确是作学问的人,文章博大精深,有人指导一下的好。syan

    □[精华]顺便说一句,如果这里有朋友反对新儒家对西方思想的“妥协”,或坚持汉儒,宋儒,明儒或其他家的观点,也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大家都受益。真理是具体的,抽象议论好像没有太大意思。尤其请在经世济民上多叙述一点。我喜欢汉策就是因为谈问题谈的具体,或治安,或盐铁,或秦之得失。syan

    □饥荒和饿死人。欧洲10世纪后也有饥荒,但大范围饿死人事例远不如中国。比较残酷的如三十年战争,捷克人口减少3/4,但象东汉到晋统一中间从6000万减少到1600万大概不多。欧洲从三世纪到16世纪三面被攻,北部是北欧及德国部落,南面是穆斯林,东边几次游牧族入侵。压力决不比中国小。不少部落进入欧洲定居,融合。现代欧洲人不过是这些事件的后果。但据我所知,如果不算鼠疫的后果,欧洲并没有因为战争或宗教迫害或饥荒死这么多人。这标准够清楚了罢。syan

    □我说的根本还没涉及什么自由民主人权。我也不管什么高论,只看历史上做了什么实事,如何避免老百姓的死亡。人一旦生下来,就有权不惨死。象南北朝杀人如杀牛羊,皇帝亲手杀人取乐,情似半疯,我实在没法说好。欧洲历史上我只知道一个,罗马皇帝卡里古拉。也许还有一个匈牙利女伯爵,为了长生杀了几百女孩,用血洗澡,最后被处死。但黑暗程度还是比不上南北朝。如果我孤陋寡闻

    ,请多指教。没看过这段历史的最好去看看。看看人命有多贱。syan

    □中国自秦后就没有封建。否则大儒顾炎武提什么寓封建于郡县,西汉策论讨论什么分封。赤虎兄和我都主张一定程度分封封建。请不要滥用封建这个词。要古代中国能有一定封建,情况也不至於这么糟。syan

    □资源有极限就该大乱?就该死人。死到四分之一再多子多福,为什么不能晚婚,为什么不能象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