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商业三国 > 第五章走向统一 第六十六节


    近乎火星的故事,竟让我们作为官方规定的必读典籍,膜拜了近两千年。两千年啊,我们竟无一人实证也无一人动脑筋想一想它是否合理?

    刘备好奇的打量让王桀很不自在,稍稍寒暄完毕后,王桀单刀直入:“玄德公军旗所向,克匈奴定西河,灭公孙除袁绍,凉州叛匪一战而决,如今顿兵寿春城下,为袁公路焉,为刘景升焉?”

    刘备闪烁其词:“昔日汉室蒙难,天下志士勤王,刘景升何在?天子东归,凉州叛匪追索在后,青、徐、冀、并、幽、兖发兵卫护,刘景升何在?叛匪溃散,天下人皆曰可杀,独刘景升收容匪首张济,刘景升以为汉室无人焉?”

    刘表出自董卓任命,对于凉州军马格外亲切,这是事实,王桀无法否认。多次勤王刘表拒不参与,刘备以忠义责备刘表,王桀只好勉强辩解道:“天下离乱,岂独景升公置身事外?兵者,凶器也,不祥,荆州初定,百姓思治平,景升公处变不惊,置身战火之外,为荆州谋一方福祉,何罪之有?”

    “家国兴亡,匹夫有责,何况刘景升那汉室宗亲,袖手他郡百姓苦难,帝室危机,人焉?兽焉?”刘备冷冷地回答。这话已经不留余地,恶语相向。

    刘表是“荆州八俊”之一,在党锢之祸前名噪一时,以清议座谈闻名。清议座谈对国家毫无用处,但无用就无害,越是无用,对权贵的危害就越小,所以,儒士越无用越出名,越被官员挑选出来向百姓示范,认这样的人才是人才。曹操却是三国时代的特例,他对刘表甚为看不起,认为他是个“守豚犬”。看家可以,发展、开拓绝不在他的字典上。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违。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王桀突然长吟起自己所做的《七哀诗》。

    刘备明白他的意思,他在描述战争给人间带来的惨象,借此向刘备说明荆州置身事外的苦衷。

    “罢了,我且问你,昨日帝室危机,刘景升不呐喊;昨日百姓离乱,刘景升不眷顾;昨日诸侯纷争,刘景升不理会。曰:非荆州事务,非我之事,吾且顾自己吧。今日,我欲兵加于刘景升,有谁理会,有谁愿意帮助?”

    王桀无言以对。

    是啊,荆州不管家国兴亡,只想自己安乐,现在,兵临城下,谁来管荆州?

    “刘景升若是来派你哀告求免,我或许看在同是宗亲的份上暂缓动手。可是,景升公以袖手自辩,责我穷兵黩武,嘿嘿,他错了,我平生就以善于穷兵黩武而自傲,这话一点不会让我难堪”,刘备指点着江山,豪气冲天地说:”我以兵兴,我为大汗辟土万里,我以雄兵傲视同侪,我用战争为青、冀、并、幽开辟广阔市场,让四周货物行销天下,青州正因为连续的穷兵黩武,连续的掠夺,连续的征服而富足。环顾天下,我不穷兵黩武,谁来为大汉穷兵黩武?”

    刘备充满霸气地自言自语,口气中充满自豪,王桀深刻地感觉到,他与刘备之间存在着认知的鸿沟。

    刘备的话让王桀隐隐地感觉捕捉到什么——市场?这个词王桀首次听闻,让他心中极其怪异。

    刘备的好战,曾让中原诸侯跌破了一地眼镜。王桀也在其中探究着原因。

    昔日,汉武倾国之力征伐匈奴,结果国力一落千丈,最终导致西汉灭亡。大汉击溃北匈奴后,缴获的百万战马、牛、羊等战利品堆满了上林苑,每日空耗钱粮无数。好不容易在南匈奴归附时,将这些战利品当作破烂丢给南匈奴,算是扔了包袱。然而,朝廷这样坚持儒家“仁义”的思想,不斩尽杀绝、不疯狂劫掠、战利品也赏赐给投降者,本以为这样显示了大国气度,匈奴会不再骚扰,可是,匈奴寇边行为从没有停止。自此之后,朝廷支出庞大的军费,仅仅收获了几块无用的土地,后来又被南匈奴拿去,为了维持边境的军力,大汉对国内盘剥日甚,最终导致赤眉军起义。

    刘备开始打南匈奴时,中原许多诸侯曾额首相庆,以为刘备会在此战中消耗力量,对诸侯再无威胁。结果,刘备快速地结束了战争,不仅没被削弱力量,反而依靠违反儒家思想的大肆劫掠,急剧扩张了骑兵力量。最令人奇怪的是,此后刘备越战力量越强,最后,让中原诸侯不可仰视。

    尤其让人郁闷的是,刘备征伐匈奴,最后,对战利品分配,发动战争的青州官府竟只占三成,大部分的缴获被士兵拿去。诸侯本以为那沉重的军费开支会让青州财政崩溃。结果,刘备却紧接着发动了对鲜卑、对倭国的战争,似乎青州官府越打越滋润,青州百姓越战越快乐。

    钱呢?缴获归于百姓,军费从哪里出?

    市场?!这个词一出,让王桀忽然感觉到什么。

    刘备以战争开路,每打下一地,缴获的战略品归于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