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商业三国 > 第五章走向统一 第七十二节


    一页纸可以写三百余字,而铅印技术的发展是一页书可以印刷八百到一千字,通过对过去典籍的整理,青州现在拥有的知识量与信息量,可以说,前无古人。

    沮绶写的回忆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以散文体记述个人经历的传记作品。文人以著书立说为人生最高成就。沮绶能够在活着的时候,记录自己追随刘备,创立青州的繁荣,内心充满自傲,特地选用了白话(口语)文体,书写这一创世纪的作品,书名也正好被刘备命名为《创世纪》。

    为了让这一开创历史先河的传记体作品流传百年,刘备对于沮绶的书也采取了极其认真的态度,几乎是逐段加注。

    沮绶的第一卷纸写了三万字,时间自刘备起兵剿灭黄巾之乱起,到刘备平定乐安叛乱至,叙述了自己亲历的所有事件,其中不乏吹捧与自我炫耀之意。而刘备的批注则及其朴实。比如,当沮绶讲道刘备募集流民编组成军的时候,刘备加的批注详细讲解了军队的编成,十人一班,五班一排,五排一营……;当沮绶讲道刘备出击黄巾军的时候,刘备加的注解详细说明了战斗阵形的展开——军鼓控制士兵步伐,鼓声拍节为多少,每分钟鼓敲多少下,步兵迈多少步,整个队形展开花费了多长时间,怎么用兵,怎么战斗,用了多少军用物资……;在这里,刘备首先提出了速度的概念,并用参谋的语言,详细阐述了战斗进行过程中的数字度量方式,由于书中,每次战役,刘备都详细解说作战计划的制定,以及作战计划的执行情况,此后,这本书成了参谋类军事学科学生必读书籍。

    刘备的批注不仅仅包含军事内容,其中,也很多宏观经济的规划内容,比如,广饶建立的时候关于外八乡的批注就超过了三万字,刘备详细解说了广饶的地理、气候、土壤特征,说明了在这样的地理气候环境下,发展何种商品易于获利,对每种商品进行的分析,最后成为市场调查的一个范本。此后,商人们都以类似的市场调研方法,决定他们的投资方向。

    再比如,关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刘备都有详细的解说,何处适合种粮,何处适合种果,何处适合种草放牧,甚至,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果木嫁接的方法……

    最终,这本书一出便轰动中原,诸侯们把它当作帝王之书,研究治理地方的技巧;军事家把它当作军事著作,研究其中的兵法、部队编成、训练技巧;农夫们把它当作种植指导,研究作物品种的改良,土地收益的最大化……

    沮绶仅仅书写了三万余字,见到刘备不厌其烦的批注,便已意识到自己这本书将会名传千古,心情开朗之下,听到刘备的牢骚,忍不住凑趣说:“主公,在我青州发展之前,天下商业收益,人们常说,一襄二益。襄阳民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此诚帝王之资也,不过,孙仲谋这一搞,我怕荆州富商无存孑遗也。到那时,孙权虽据荆州之地,不足为惧。”

    沮绶这话等于暗自吹捧刘备英明,官做到沮绶这个程度,本来也不需要阿谀奉承,故此,沮绶夸奖的话转了好几个弯儿。要不是,刘备明白沮绶的心态,真还觉不出其中的味来。

    刘备用指节敲击着桌子,若有所思地说:“一襄二益,孙权这一搞事,荆州短期内,难以作为,我就怕曹操明白这一点,他若调兵专攻汉中,复拿下益州,曹孟德的实力就不可小觑了。”

    沮绶建议道:“主公在南方埋下了六安这根肉刺,为什么不让这跟肉刺好好发挥作用呢?袁术败亡,六安收编的残军有十余万,若让他们南下,攻入荆州,岂不可以在孙权与曹操之间分一杯羹?”

    刘备摇头叹息,说:“六安这根刺,不是针对刘表,乃是针对孙权,六安越是和平发展,孙权占再大的疆界,也会坐卧不安,现在还没到这根肉刺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不急。”

    刘备深吸一口气,站起来,围着桌子踱着步,说:“明年开春,有两件大事,第一需要把太史子义的婚事办了,按礼治,他们订婚已满一年,可以举办婚礼了;第二件事便是文聘,文聘的船队至今未归,必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年冬天,我们需要大造海船,训练水军,等到秋季,如果文聘还未归来,我准备组船南下,用铁与火为我青州打开商路。”

    沮绶未及插话,刘备摆手止住他的话头,靴声囊囊,在屋中急促的转着圈子。马其顿南征印度,失败的原因是北欧士兵不耐酷热,由此产生思想情绪。青州兵的主力是北方大汉,赤道地区的酷热,他们是否能够忍受,说不准,因此,必须训练一批南方兵,才能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

    “我意马上与交趾士家联系,在交趾招收两万士卒,沮公以为如何?”

    沮绶微微皱起眉头,回答:“交趾兵不耐苦寒,一旦参加战斗,身材矮小的交趾兵韧性不足,体力跟不上,我恐怕,他们用处不大……”

    正说着,沮绶心里一动,止住了话头,试探的问:“这些士兵编练成伍之后,主公,准备让他们驻守何处?”

    青州自从十年前,在蒙学堂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