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春秋小领主 > 第二百七十二章国强民不富
没有同意派这群人上战场一他们是替国君修建宫殿的。

    此剪,赵武心中充满了深深的自责。

    没错,赵武说的完正确,当国内矛盾激化,财源枯竭粮食不足劳力不足的时候,对外动战争,进行掠夺,确实是转移国内矛盾。壮大自己的最佳途径一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

    方法正确,但不一定结果正确。

    赵武采用了正确的方法应对国内困难,虽然从表面上看来,他采用的赤字经济,以及不断动的对外战争。确实让国库充足了,让百姓获的意料之外的收入,以及源源不断的货币量,并使得百姓暂时不为生存而愁,然而。在为生存而挣扎的过程中,每一个百姓肩上的负担都沉重的难以想象。

    这或许就是真实的历史上,赵武最终同意与楚国举行第二次饵兵大会,不得不休战的原因。

    连年的战争。虽然使晋国在千年大早中咬牙挺了过来,但晋国的国力已经榨干了,连老人和孩子都已经动员起来,虽然晋国这个军国主义国家,老人与孩子参加动员,并不觉得是一种苦难,但身为执政,连老人与孩子的力量都要动员起来,这样的政绩,怎敢用来夸耀

    赵武起身,严厉的问:修城城守是何人

    那位老人来自修城,修城城守竟然允许,或者是强迫这样的老人服役,无论如何是有亏职守的。

    叔向也觉得很丢脸,赵武不在国内时候,国内政务是由他负责的,生这种状况,也是他的责任。叔向为此避席,侧着身子拱手道歉,恭敬的回答:老师,绎城城守也是老师的弟子,他出身赵城学宫。

    赵武再问:绎城城守何在

    按照春秋规则,当地城守要负责带领本城的役夫向司马府报到,经司丐府清点之后,这群役夫交接给司马府。城守才算完成召集任务。如今役夫既然才出城,那么修城城守必然还在城中。

    过了一会儿,前去召唤的使者带着司马魏舒匆匆赶来,魏舒还带来了绎城城守,这人一见赵武,立刻跪倒在地,口称老师,解释说:老师,十四万俘虏回国,光是看守的人员,已经动用了部的城卫军。如今我晋国两军南下,国中城卫军都去看管俘虏,君上的宫殿一刻不能停顿,南下的军队输送物资片刻不能怠慢,我修城经过五次征召,城中已经没有青年可用,唯有征召到老人与孩子。

    老师在赵城学宫曾说:仁者爱人。不是我不爱惜百姓,实在是城中青壮不够,征召过于频繁,以至于我没有完成赋税的人员

    绎城城守的话嘎然而止。

    赵武听出了他话的意思。

    这群由老人和孩子组成的役夫出现在新田城城郊,不是修城城守一个人的责任,司马府将这群役夫检点通过,也有失察的责任。而司马府为什么连老人和孩子都征召了。这又要追究到执政府的责任。至于执政府为什么连续出五次征召令,以至于动员到了老人和孩子赵武难辞其咎。

    赵武跺着脚,追悔莫及的说:古人说,过犹不及我的方法正确。但采取的手段过于激进

    诸位卿大夫默然不语。

    赵武转身,向那位白苍苍的役夫郑重道歉:是我无能啊,我担任国君的执政,让国家多有忧患,以至于不得起用您,让您曲在民间这么久,都是我的罪过啊,请允许我为自己的无能向您道歉

    老人莫名所以,诸大臣也摸不着头脑,赵武回身追问叔向:作为一个农夫,谁能清楚的记得自己度过了哪个甲子

    叔向恍然大悟:这样的人啊,非得十分清楚农时,才能做到清晰的记录每个甲子。

    赵武跺脚,懊恼的说:天下大早,我晋国田野干枯,草木凋零,在这个时候,我光顾了对外掠夺小却忘了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我晋国称霸这么多年,国中自然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比如这个老者,度过了七十三个岁月,清楚的记得每一个甲子,而我们的农业正在遭遇千年难遇的旱灾,你我却忘了利用这些老者七十三年的经验,使百姓摆脱干旱的困扰,这是你我的罪过啊。

    叔向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他起身。跟在赵武身舟向老者郑重鞠躬:现在春耕网过,我晋国正缺少像长者这样经验丰富的人,来指导农夫抗旱,叔向才能不够,愿意以您老为师,请教导我应付农时的经验。

    赵武再度转身,面朝晋国太史令籍赵官士瑕,大司马上军佐魏舒,郑重其事的说:这位老者不应该是叔向一人的老师他应该是我整个晋国的老师,我已经错了一次,不能再错一次,诸个以为如何

    众人当中,魏舒官位最高,国内六大正卿当中也只剩他了,他上心帜赵武的话茬,回答说愿拜请谅位老者为修城佐猜出长。

    老者推辞:年老难以胜任。

    魏舒建议:老者期服役,自然对此种处境感同身受,不如让他为国君负责监督劳役免除的甄别工作,并担任修县的县师掌官农田管理。

    不等老者回答,士瑕接着补充:罢黜原来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