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明星音乐家 > 第六百七十五章 春江花月夜
箫合奏曲,琴箫合奏,也是经典中的经典组合。

    古琴的音比较低沉,箫声也是,两两一起,相得益彰。倘若换做是笛子,或者其他诸如古筝的话,高亢的声音,很容易就将古琴的声音压过,不管是对作曲者,还是演奏者的要求都特别高。

    林宝卿对这样的曲目还是非常感兴趣,可秦放歌又在旁边多嘴地说,“改编成古琴独奏曲也是可以的。”

    林宝卿想得更多,也没有忘记她的一众好姐妹,“那改编成民乐合奏曲呢”

    “当然也不成问题”秦放歌对此也是自信满满,就两个人在时候,他也不怕更肉麻一点,“看老婆你的意思。”

    林宝卿当即还是决定,先看完再说。

    她也非常熟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歌,也能做到倒背如流。让她的其他姐妹任何一个人来,都不可能做得比她更好,黄静和王紫梓几个,更是遇到这样的诗词,就头大的角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秦放歌在前奏的时候,就开篇点题,以异常优美的旋律,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来。

    林宝卿在看着手稿上的音符的时候,嘴里也不自觉的轻声哼了起来,秦放歌这家伙,在旋律创作上,确实和爆发富一样,都有着极大丰富的资源,可以任由他使用。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江潮浩瀚无垠,就像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波澜壮阔。

    随之,一轮皎洁的明月,随着浪潮涌而生,壮观的景象,让人心潮澎湃。

    林宝卿之前在品味这首诗歌的时候,就很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古代诗歌,在遣词造句上,可以说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和潮水,以鲜活灵动的生命。

    秦放歌这个天才的音乐家,也在这样的基础上,用音乐,通过各种作曲手法,以及细微的变化,来谱就辉煌灿烂的音乐篇章。

    前奏之后的音乐,就如同展开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月光闪耀千里,春江无处不在月明的照耀之下,明亮皎洁,又波光粼粼。

    正如同古琴和箫声的互动,秦放歌在编织和声,以及织体的时候,也煞费苦心,努力营造如梦似幻的色彩。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林宝卿在读谱的时候,脑子里萦绕盘旋的,都是原来的诗句。

    秦放歌所做的音乐,还加入了大量的变奏,并用卡农等形式,前后关联但又不会重复,让人只觉得一浪接一浪。这也是使得音乐形象在细节上,做得更加丰富和精彩。

    林宝卿感受起来,也就更加深刻。

    古琴箫声的联动,就像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到这里的时候,就真的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张若虚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秦放歌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扩充和丰富,不仅在细微处和细节上,格局上,也增大不少,要不然,这首音乐很快就会结束。

    到后面,秦放歌也跟着诗歌,进行了情绪上的变化,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在思想内涵上。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明月夜下,浩瀚宇宙里,很容易让人神思飞跃,探索着长久以来,大家都共同在思考的东西,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这点林宝卿自己也深有体会,读到这里的时候,更觉得感概。好在不管是诗歌还是音乐,虽有短暂感伤,更多的还是对人生和理想追求与热爱。

    最后的哀怨离愁情思,都影响不了她的情绪。

    倘若对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就会发现,整首诗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

    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秦放歌在创作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