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都市小说 > 七十年代纪事 > 第083章 章 :
了揉眼睛,确信自己看到了贺楼大队的不少社员。

    “一两成吧,每个村庄都得抽调一成到两成的青壮年。”中年人回答道。

    贺建国问道:“这么累,也都愿意出来干?”

    “愿意啊!怎么不愿意啊!光是吃饭管饱就愿意出来干了,而且还记工分,多了的话,一天能领五毛!比在家里干农活合适,在家拿舍得填饱肚子啊?”要是没好处,谁愿意出来干?不过,中年人鬼鬼祟祟地往左右看了一下,发现跟前没人,才小声道:“是城里来的干部,俺不哄,这是轮到好干部管理,要是遇到不好的,不一定能吃饱,工分值也低。”

    挺直腰杆子,他指了指远处河床里正在掏淤泥挖冻土一批青年男女,“看到了没?那些都是上山下乡的知识分子!以前都是城里人,现在和俺们老农民干一样的活。要是从各个生产大队里抽调民工,来的都是青壮年,没有妇女,可是这些知识青年就不是了,不分男女齐上工。觉悟高的,自告奋勇就来了,觉悟低的,不乐意也得跟着组织一起行动!刚开始挖河时,不知道多少人哭爹喊娘,但也有咬着牙根继续干下去的,让人佩服哇!”

    两个贺楼大队的社员抬着泥土上坡,贺建国赶紧向这中年人道谢,走过去帮忙。

    “哟,建国啊,咋来了?”詹仁喜又惊又喜,赵铁柱也很高兴,因为沈要武和齐淑芳关系好,齐淑芳帮了自家很多忙。

    贺建国道:“跟我们何书记下乡巡查兴修水利的情况。”

    “哦。”詹仁喜知道他现在的工作单位,倒也明白,每年都有市、县的干部下来视察,“不说了,我和铁柱下去了,我们可不想被评为懒汉!”

    贺建国听了,连忙让路。

    何书记招手把他叫到跟前,“建国,都问了什么?记了什么?”

    “就问每年抽调多少人挖河修渠,吃得好不好。”贺建国把手里的本子递给他,接着提了一句,“我觉得民工很辛苦,一筐泥土千八百斤,抬上坡时尤其辛苦,我想,想个什么办法减轻他们的负担才好。”

    何书记看了一遍,把本子还给他,“要是能想出好办法,回去记一功!”

    何胜男和齐淑芳亲如姐妹,何书记当然对贺建国另眼相看,平时一家三口在家里,都会说一些工作上的趣事,足够何书记了解齐淑芳的品行了。

    贺建国苦思冥想,直到收工号响起,民工收工吃饭,才暂时放下。

    何书记想看看民工吃的饭菜,他们三人就没去借宿的社员家里,而是交了粮票给民工组织,拿着铝制饭盒打了一饭盒玉米稀饭,稀饭里混着腌白菜,另外拿着大家都吃的玉米面窝窝头,蹲在民工群众当中,一边吃饭,一边和民工聊天,话题围绕着吃住方面。

    胃口小的青壮年和女青年,吃四五个窝窝头,胃口大的,一口气吃十几个。

    十几二十分钟后,上工号响起,吃饭速度快的吃完后小歇片刻,吃饭速度慢的没吃完就收了饭盒,纷纷去干活,迫不及待,生怕落在最后面,受到批评。

    何书记这些干部当然不用跟着去,侧头问贺建国:“建国,想到办法了没有?”

    “暂时还没有,让我再好好想想。”

    霍父一笑,上前和何书记搭话,“如果建国能想到办法,那可是天下所有河工的好消息。”

    “霍书记,我看和建国很熟啊?”何书记心里纳闷很久了。

    “熟,怎么不熟?这孩子,重义气!我们家快饿死的时候多亏这孩子救了我们的命!”

    霍父一巴掌拍在贺建国肩膀上,贺建国正蹲在旁边吃饭,冷不防受这么一下,差点把脸埋到饭盒里,无奈地抬起头,“老伯,过去的事有啥好说的,咋不说剑锋救了我的命。”

    何书记很好奇,问清楚后,登时肃然起敬。

    “难怪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霍书记,和建国都是有情有义的人哪!”

    晚上三人和霍父一起在社员家里吃饭,看到桌子上有一碗白菜炖野猪肉,何书记连说社员太客气,用不着这样招待自己,得知不是社员家的,而是出自贺建国,更加觉得贺建国这人知进退,有情义,会办事。

    吃过晚饭,河工还得出工干活,挑灯夜战,直到十点多才下工休息。

    贺建国看了看他们的住宿,白塔大队社员家也没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住,都是各个公社下面的生产大队几十个人一起,有的住在牛棚里打地铺,底下铺着麦秸秆玉米秸秆或者稻草茅草,有的是在白塔大队晒粮食的场地上搭个草棚,也是打地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运气好找到社员家放置柴草的草棚子,当然,还是打地铺。

    来视察的干部则睡在社员家特地收拾出来的房间,白塔大队这边睡的是土炕,一行四个人就睡在炕上,大通铺。

    铺好自己带来的被褥,贺建国迷迷糊糊中还在想老婆细心真是好啊!

    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