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其他小说 > 佛系反骨(快穿) > 81、我把儿女对调了
    ()    大将军还朝自然是朝中一等一的大事。早前朝廷方面早就得到了消息,大将军府的老太太陆魏氏也从陆恒的家书里读出了蛛丝马迹。

    陆恒作为大将军算是称职。在外打了这么多年的仗, 不说是把金人、羌人还有乌丸都打得怕了吧, 起码国门是守住了。且因为大齐使节的努力, 乌丸大王被说动了与大齐休战, 并愿意派出使节到京城来与大齐缔结邦交。

    陆恒此次回京就是朝廷为表对乌丸使节的重视,对于乌丸邦交的重视,特意命陆恒护送使节团。当然了,这只是明面上的说法。实际上朝中人人都知道嘉隆帝下这么一道命令, 那是怕乌丸使节搞什么幺蛾子。

    ——这乌丸使节除了有乌丸大王的臣子之外, 竟还来了一位王子与一位公主。

    乌丸风俗与大齐不同。子女没有嫡庶之分, 继承皇位的更可以是公主。除了打战听男人的之外, 其余都是女人做主。

    且乌丸人认为男子老了就没有用了, 若是在位或当家的男子显出了老疲之态,他的弟弟与儿子都可以弑杀父兄以继其地位而不被追究责任。但弑杀父兄之行不可波及母族, 既杀母弑姐弑妹等行为都是重罪。

    伴随着杀兄弑父不被问罪的风俗, 乌丸人还有妻后母, 也就是娶死去父亲的妾室为妻, 以及娶寡嫂、娶伯母的习惯。可以说在婚姻方面,乌丸人是女人再嫁的绝对支持者。大齐人引之为“不伦”、“不贞”的行为, 在乌丸是家常便饭。而对于乌丸人而言,他们很难理解大齐人为何一边想增添丁口,一边又鼓吹女子需要“忠贞”。

    这次乌丸愿意与大齐义和,还要多亏大齐的使节先说服了乌丸大王的姑母。让王子与公主出使大齐也是这位大王姑母的意思。

    王子郝帕勇是乌丸大王的第三子,公主郝帕西丽则是长女。以乌丸的继承制度来看, 这两位以后都有可能问鼎大王的位子。特别是公主帕西丽,她的母亲是王后,母族一支十分有力。即便她将来没有坐上大王的位置,她在乌丸也仍会是呼风唤雨的角色。

    听到陆恒护送帕西丽公主和帕勇王子回京的消息,顾凌霄这才明白郭殊的婆婆陆魏氏干嘛这么着急除掉郭殊。

    陆魏氏这是想让郭殊给帕西丽公主腾位子啊。

    想到这里的顾凌霄差点儿没笑出声来。她是被陆魏氏给蠢笑了的。

    乌丸女人可不是大齐贵女,一个个就跟种在后园菜地里的青菜萝卜似的不走不动任君挑选。陆魏氏看得上人家乌丸的公主,人家乌丸的公主却未必看得上陆恒。

    况且当初嘉隆帝为何要指郭殊给陆恒?嘉隆帝难道不知门当户对的道理吗?不,嘉隆帝正是因为明白门当户对,才故意把郭殊嫁给了陆恒。

    因为大将军府的势力已经很大了。而陆恒若是按照寻常门当户对的规则去娶太师、太傅或是丞相家的嫡女,那朝中真是再无势力可以制衡大将军府的权势。

    那样一来,以嘉隆帝为首的宗室必定与大将军府直接对上。朝堂上的官员们也会被分裂成对立的两派。

    帝王之道在于权衡。臣子就该以臣子应对,皇帝只要高居上位看着下面的人你进我退便好。

    但凡皇帝与权臣直接对上,朝廷距离分崩离析、国家距离民不聊生也就不远了。一个好皇帝最大的本事不是治国,而是治人。懂得怎么治好了人,让下面的人帮着自己去治国,这才是贤君明帝。

    顾凌霄曾经贵为护国公主,又亲自培养了一位女帝。对于权术上的事情她有着近乎天生的敏.感性。而陆魏氏不过一个后宅妇人,眼光所及之处不过后院里那一亩三分地。

    陆魏氏觉得一个正八品言官的女儿配不上自己那天之骄子的儿子,却看不出郭殊才是大将军府真正的保命符——皇帝把自己亲信的女儿放到大将军府里,那就像是给狗戴上了铃铛。一旦郭殊死了,警告皇帝危险的铃铛也就响了。

    你大将军府要是安于现状、没想获得更大的势力,那你陆恒还有必要再与其他“门当户对”的高门搞联姻?朕为你陆大将军指了一门亲事,朕指给你的妻子就代表着朕的意志。你杀妻难道不是有反抗朕的意思?

    也别提这人究竟是病死的还是被打死的,总之朕赐下来给你的女人,你没当宝贝疙瘩护着,还故意纵容别人害了她。即便亲自下手杀人的不是你,朕也会默认为这就是你的意思,而你的意思就是不拿朕当回事。

    ——不用说,郭殊的死讯一公布,嘉隆帝一定会这么想。

    顾凌霄闭着眼睛用膝盖思考也知道嘉隆帝之后的操作一定是用什么罪名扣在陆恒的大脑袋上,接着打压抄家灭族一条龙给陆家上齐活了。

    这时候为什么选郭殊嫁给陆恒,而不是别的小官的女儿嫁给陆恒的原因就体现出来了。郭殊的父亲郭子刚是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有弹劾任何官员的权利。

    试想郭子刚要是发现自己的女儿被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