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其他小说 > 野蛮生长 > 玩时间于股掌之中
益、有所回报,第一件事就是必须在一个方向上去积累,连续地正向积累比什么都重要。比如一个企业,你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和你朝一个方向、连续地正向积累,差别就很大。连续地正向积累,你哪怕是做少一点,慢一点,一件事花30年,也比那聪明的人做10件事、每件事做10年效果来得好<bdo></bdo>,结果也一定证明你比那个“聪明的人”聪明。

    所以这几年,我们强调专业化,跟万科一样,专业地做一件事,做到现在,实际上就比过去从容很多。

    所以时间决定一切是个真理,真理不爱听也是真理。打个比方,我拿着一杯水,马上就喝了,这叫喝水;如果我举10个小时,叫行为艺术,性质就变了;如果有人举上100个小时,死在这儿,这个动作还保持着,实际上就可以做成一个雕塑;然后如果再放50年,拉根绳就可以卖票,就成文物了。所以不是行为本身,而是时间会决定一件事的性质。你如果苦练一件事,朝着一个时间方向去努力,会不断提升这件事的价值。你想喝水是几毛钱的事,而一个行为艺术最多挣个几十块钱,如果变成雕塑,放在一个好位置也能卖点钱;但成了文物,那价钱就大了。你看,时间越长,东西越金贵、越值钱。

    再比如,18岁的天真少女可爱,80岁的天真女人是活宝,800岁的木乃伊女人就是文物了。显然,时间越长,价值就越高。所以关键就是要把时间掌握得好。我们做公司也同样,做一天房地产人家说你投机(炒房,炒地),做10年,人家说是一个正经生意,你能做100年,人家叫你伟大的公司。所以时间会让你有很大的回报,让你有一切机会伟大、光荣、正确而流芳。

    再从财务回报上来看,时间越长,回报也越高。这就像我刚才讲过的一样,一个瓷器,你埋地下一万年,它就是个文物。全世界做投资最牛的、最受推崇的,是沃伦·巴菲特。巴菲特从小学的时候,就用300美元开始做投资。那么现在呢,他是世界第二大富豪,由300美元发展到将近400亿美元身家。他投资的方法非常简单,以至于所有人都能懂,但所有人都不做。他是一个简单的人,在一个小镇上,非常简朴,住的是20万美元买的房子。他怎么投资呢,他就是买一只股票,买一只他认为好公司的股票,然后就放在那儿等着,就这么简单。多数人都不断地在挑股票,买了卖,卖了又买,进进出出个不停。他都买了什么呢?他买了可口可乐,买了吉列、纽约时报,还买了保险公司。他成为“大师”以后,总结出很多诀窍。他特别强调的是两个环节,一个是买对,一个是长期持有。长期是多长呢,他都是20年不动。可是一般来说,做投资的人,特别是华尔街的人,没有人能搁20年的,但他老爷子就干这一件事,所以他居然成了世界第二大富翁。

    当然他买股票有很多方法。比如说,他买股票非常简单,就是看公司的现金流,他认为一些看上去很好的公司,实际上是没有现金的公司,比如首钢、宝钢是很好,但照巴菲特的观点不能买它们的股票,因为宝钢每年都要技术改造,每年都要折旧,折旧吃掉一部分现金,技改再吃掉一部分现金,还有研发再吃掉一部分现金,哪有现金利润呢?账面上看上去利润很多,但这笔钱已经没有了。可口可乐为什么好呢?可口可乐永远都是现金,它的品牌就不说值多少钱了,它永远不需要技术革新,你说这包装厂每年需要技术革新吗?所以这类企业不吃现金,光出现金,投资它风险很小。可口可乐的罐装厂很多都不是它自己投资的,是别人投资的。

    另外在中国,又一个投资的神话故事发生在万科。万科在发行股票的时候,有一个香港人,当时跟万科一块儿做录像机生意的,当时买了300万的股票,没留神买成了法人股。买了以后,长期不流通,他又去做别的生意,他缺钱的时候,好几次通过关系,想把这个法人股换成流通股,或者换成香港的B股尽快卖掉。但由于不好卖,就搁下了,从上市到现在一直搁着,搁了17年,到2007年上半年,300万变成了20亿。结果回过头来看,这个钱比他十几年倒腾所有其他生意挣的钱加一块儿还多好多倍。

    我们去香港置地访问,香港置地在中环,有5栋大厦。我问过他们的CEO,怎么计算短期回报和长期回报。他说算短期回报就是每年来估值算它的回报率,即物业的回报率,实际上每年也就在8%左右,6%~8%。不高。因为香港是不断估值的,有时今年估值高、明年估值低,差距很大。可是,他们做这个楼已经快40年了。当时花了大概5亿美元,盖了这几个楼,如果当时就卖掉,能挣将近两亿美元现金,那也不错。不过用挣来的这两亿美元就算不犯错误,继续投资来赚钱,到现在,也最多10亿美元。可是他没有卖,而是拿来出租,到现在为止,收到的租金已经将近200亿美元,每年的租金有4亿多美元。38年收获将近200亿美元的回报,这就叫长期的回报,显然远远超过短期的每年6%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