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在古代有工厂 > 第253章 凭本事骗的钱,为什么要还?(感谢太极飞羽1万赏!)
以处理起来了。”

    王琛眨眨眼,今天怎么没说“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这句话?按照惯例,要是没啥事的话,皇帝一般性都会说这句话,虽然这句话的出处源自唐朝皇帝李隆基为了宠幸杨玉环,但是后来皇帝觉得妙都拿来用了。

    也就是说,赵匡胤今天有话说?

    王琛是这么猜测,估计还不是小事。

    宰相薛居正立刻上前一步道:“臣有事启奏。”

    赵匡胤问道:“何事?”

    薛居正一五一十道:“潭州太守朱洞上书言,建立了岳麓书院,望陛下能够御笔亲书赐块牌匾。”

    王琛晕了一下,这种事都要拿到朝堂上来说?

    未曾想,赵匡胤还一脸认真道:“朕今日政务繁忙,择日再议。”

    薛居正退下了。

    供奉官、閤门祗候王审锐上前道:“启禀陛下,家父病重,一蹶不起,近日内可能无法再上早朝。”

    这人王琛认识,是北宋开国名将王斌的儿子,难道王斌身子骨不行了?

    朝堂里也是一片哗然。

    “王节度使生重病了?”

    “他已经六十九岁,眼看古稀就要来临,希望吉人自有天相。”

    “下朝后去探望探望。”

    赵匡胤也是一脸关心道:“待会朕带太医前去探望。”

    陆陆续续又有人启奏了一些事情。

    诸如攻打北汉、哪里又发生天灾人祸。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商议国家大事。

    和王琛没啥关系,他身子骨还是很疲惫,低着脑袋险些睡着了。

    沈义伦刚刚启奏完一件政事退下。

    突然,赵匡胤话锋一转,道:“年前朕特将静海升为州,任王大夫为知州事,但静海临海,物资瘠薄,朕想从三司批五十万贯助静海发展,诸卿觉得如何?“

    嗯?

    说到自己了?

    这件事王琛记得,过年前赵匡胤和自己说过,答应批五十万贯给自己当“电能”发展经费。

    只是吧,五十万贯不是小数目,这种事情肯定要拿到朝堂当中来说,获得实权派首肯后才能执行,毕竟皇帝不是一言堂。

    其实赵匡胤的理由也很合适。

    静海刚刚升级为州,确实需要资金发展,王琛觉得大臣们应该不会有啥意见,要知道哪怕如今是北宋初期,宋朝的国库里依旧堆满了金银珠宝,非常富裕。

    未曾想,意外发生了!

    一直表面上和王琛关系还可以的宰相薛居正第一个跳出来,他大叫道:“陛下,万万不可啊,五十万贯不是小数目,如今太原未平,北有辽人,每年军费支出就不少了,静海地处平原,沃野千里,赋税慷慨,要发展何须朝廷支出钱财?”

    三司最高执行长官沈义伦也紧随其后,“臣也觉得五十万贯不妥。”

    首相和次相都跳出来了,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户部尚书……

    度支大臣……

    一连跳出来十几个位高权重的大佬。

    他们都只有一个意见,否决赵匡胤批“五十万贯”给王琛。

    每一个人都语气坚决无比,甚至有人直接在朝堂上和赵匡胤辩论了起来,目的就是不答应批五十万贯钱。

    ————

    我草啊!

    没钱怎么发展电能?

    你们这帮孙子知不知道电能多牛逼?

    见状,王琛有些傻眼,看到朝堂大佬们联名否决赵匡胤的提议,他非常无语,希望赵匡胤态度能够强硬一点,告诉众人这五十万贯钱批也得批不批也得批,然而,事情的发展还在继续恶化下去!

    “请陛下收回成命!”

    “静海乃是富裕平原,无需再投入钱财发展!”

    “若是陛下一意孤行,我等宁愿辞官不做告老还乡。”

    “五十万贯啊,三司一下子怎么能拿得出这么多钱?”

    “王大夫不是深知经商之道么,要钱财发展,让其自己想办法解决得了,况且臣觉得静海发展的已经很好,虽然曾是县,但赋税远超不少州,陛下何必再投入一大笔钱?“

    “我支持薛相的意见。”

    “还请陛下三思,有这五十万贯不如投入军中,争取早日攻克太远!”

    “我不知道王大夫给陛下您灌了什么迷魂药,竟然许诺五十万贯钱财?静海农事、商业、航运发达,想要钱,地方自主解决的办法太多,朝廷何必浪费这么大一笔钱?或许被某些人中饱私囊都说不定!”

    “对,被人贪墨也有可能。”

    “静海又不缺钱。”

    “没道理再投入一大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