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都市小说 > 抠神 > 第五百一十七章 坏老头的荒唐事
于日本人之手,但更详细的东西,程青松并没有告诉他。

    这大概也跟程青松其实对他的父亲毫无印象有关,只是听自己的母亲说父亲死于日本人之手,但也并不知道更详尽的内容。

    那个年代的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怕是程青松的母亲都不了解男人的详细死因。

    “解放之后大概还有些残留的物件吧,但应该是所剩无几了。

    关于这一点,爷爷详细说到过,建国后,他说家里已经很破落了,还说他母亲甚至都想过要把这套老宅子卖掉。

    多亏当时解放了,之后宪法规定不得买卖土地,咱们吴东被多少双眼睛盯着,太奶奶才没能把宅子卖掉。

    爷爷说太奶奶身体一直都不好,他十五岁的时候,太奶奶就去世了,他彻底成为了孤苦伶仃的一个人。

    之后国家收走了那套老宅,不过爷爷一直保留着当年的地契和房契。

    他说他搬离那套宅子的时候,家里就只剩下了一张大床。

    那张床可能也是红木的吧,这的确是在那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消失了的东西,但也仅有这么一件。

    爷爷十八岁那年,他听新闻说帝都有知识青年去了东北,也就是那时候说的北大荒。

    但是他不属于知识青年,不过那会儿也没有明确的上山下乡的概念,于是爷爷觉得自己也可以到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于是,他买了张火车票,就跑去了东北。

    这一呆,就是十二年。”

    关于程青松在东北呆过很多年,程煜也是略知一二的。

    程青松跟他说起过,主要是描述东北的雪景,吴东是不可能有那样的大雪的。

    “六七年,爷爷回到了吴东。

    其实爷爷成分不算好,但由于太爷爷死于日本人之手,爷爷又算是第一批响应上山下乡政策的青年——这一点帮了爷爷很大的忙,后来很长时间,他都把当时主动跑去东北的这件事,当成自己高瞻远瞩的事实依据。

    就因为这事儿,六八年开始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的时候,爷爷成了楷模和典范。

    也就是那个时候,爷爷认识的奶奶。

    奶奶的家庭成分很不好,属于城市小资产阶级,虽然在家人的要求下,和家庭断绝了关系,但在那段年月,依旧属于被人瞧不起的阶层。

    爷爷娶了奶奶,算是改变了她的生活吧,也让她彻彻底底跟自己那个小资产阶级的家庭决裂。用当时的话来说,是投身城市贫民阶层。

    奶奶的父母没能熬过那段岁月,等到运动结束之后,虽然得到了平反,可已经于事无补了。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政府对奶奶也存有补偿的心理,咱家的老宅甚至也很可能不会被归还。

    总之,在改革开放口号提出的第一年,政府归还了那套老宅给咱们家,爷爷带着我们住了进去,当时,奶奶正怀着小姑。”

    程煜点了点头,心道原来那套老宅是这么来的。

    这样看来,程青松也算是傻人有傻福,莫名其妙去了趟东北,成分问题没能成为那段岁月里让他困苦不堪的阻碍。

    而在别人眼中跑去跟一个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子女结婚的事,又构成了后来政府出于补偿心理归还旧宅的主因。

    这真是一啄一饮,莫非天定。

    程广年又起身给自己倒了点儿酒,程煜看见,说:“爸,您少喝点儿。”

    程广年颇有些欣慰的看着程煜,微微一笑,说:“就这一点点,不喝了。”

    坐下之后,他晃了晃杯子,继续说:“改革开放之后,开始有其他城市的人来吴东讨生活,爷爷就把家里的旧宅,分拆租出去不少房间。虽然当时的租金很少,但那些租金,足够咱们全家人衣食无忧。”

    程煜微微皱眉,说:“那就是说,爷爷根本不可能欠下庞大的债务?”

    程广年叹了口气,说:“是的。这也是二叔三叔坚持认为爷爷变卖旧宅,就是为了给我筹集创业资金的原因。”

    “三十八万呢,九零年……哦,九一年,那个船员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把六十多万港币全部兑换成软妹币。爷爷得多能造,才能在那个年代悄无声息的造光那三十八万?”

    “三十八万是没有的,爷爷那个人,人家帮他换钱,他少不得也会有所表示。而且,那些钱里,有一部分也用于改善我们家人的生活了。但三十万是有的。”

    “所以,您其实非常清楚那三十万的去向?”

    程广年微微颔首,说:“我查到了。”

    程煜不吭声了,他等待着程广年的最终揭秘。

    稍稍停顿了片刻,程广年说:“爷爷从来都不是什么真正的好人……”

    程煜笑着接口道:“老头子坏得很。”

    程广年也不禁哑然失笑,在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