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唐之最强熊孩子 > 第1708章:隋朝与大唐
    百姓与贵族之间。

    冲突或许不常有却一直都在。

    若是观瞧历朝历代的王朝更迭,甚至还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规律。

    在每个王朝的末期,百姓与贵族之间的阶级鸿沟,往往都会非常之大。

    如秦朝,表面上是亡于农民起义。

    实际上就是秦朝的贵族与百姓之间的鸿沟太过巨大。

    老秦人,要地有地,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可普通百姓,日子却过的水很火热。

    再加上秦朝那严苛的律法,将许多人都给逼得走投无路。

    于是便有了大泽乡的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末同样也是如此。

    连年的天灾,让百姓的日子过的苦不堪言。

    可是王朝内部的官僚以及那些个名门望族们,依旧是该吃吃该喝喝,一派歌舞升平的表现。

    然后,就有那动摇大汉根基的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而李世民当然也知道这些。

    只不过,他也有他自己的顾虑。

    李世民抬眼看向李承乾道:“父皇知道你的想法,但是前朝炀帝的例子,可就摆在眼前呢。”

    “若是咱们将这些贵族的利益一削到底,只怕会引来许多人的不满啊……”

    前朝炀帝,无外乎就是隋炀帝。

    在很多人看来,他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打压贵族打压的太厉害了。

    所以才会逼得许多人揭竿而起。

    可是李承乾却有不同的想法。

    只见李承乾面朝李世民道:“的确,前朝的灭亡,确实跟炀帝削弱贵族势力有关系。”

    “但是父皇可千万别忘了。”

    “若不是炀帝真的昏庸无道,若不是百姓的支持。”

    “咱们李家也不会这么容易这么快就一统天下。”

    若说开始的时候。

    李承乾对隋炀帝的确还算有些好感。

    当然,也仅仅只是有一些而已。

    因为后世很多营销号也好,还是历史学说也罢。

    都将隋炀帝描写成一个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角色。

    可是当他来到这个世界,真正了解到隋炀帝之后,他可就不那么想了。

    科举。

    那是汉武帝的原创。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将儒学定位入朝为官的国策,并且推行察举制与举孝廉。

    也就是通过有名望的人来举荐,若是通过选拔,便可入朝为官。

    而隋朝所推行的科举,实际上就是察举制的延伸。

    想要参加隋朝所举办的科举,还是需要当地的名门望族来举荐,有了举荐的资格,方能入朝考试,考试通过,方能为官。

    而真正让百姓有了为官的资格的。

    那是因为大唐初期,拿捏不住江南世家,所以才将科举制的门槛放低,并且推行乡试与会试这两项考试。

    不论身份,不论家世,只要两项考试通过,便有资格参与殿试,获得与君王面对面的说话的机会。

    一旦君王面试通过,便能入朝为官。

    而有了李渊这个先头标兵,才慢慢有了完善的科举制度。

    至于隋炀帝,充其量也就是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再往后说,大运河。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在后世或许看不清楚。

    但在当代显而易见。

    毕竟,曾几何时的李承乾,就亲眼看见过,扬州世家与江南世家对隋炀帝的忠诚度有多高。

    大唐都建国几十年了,扬州与江南还有隋炀帝的死忠呢。

    所以说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南北交通,那就是屁话。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因为他得位不正,又因为隋文帝在关陇集团的影响力太大。

    他上位之后,压不住这些贵族集团,所以才想着拉拢江南的世家大族来反制关陇集团,最后关陇集团造反,他跑到扬州赏景。

    那想的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朝廷若不能镇压叛乱,他就跑到江南去,划江而治,再来个南北对立。

    谁承想,他身边的宇文老六突然蹦出来,给他来了个回首掏。

    最后,再说说这货的军事能力。

    他的军事能力,别说去碰瓷李世民和汉武帝这种靠战争出名的皇帝。

    即便是比高粱河车神,他也差上一大截呢。

    至少人家高粱河车神在输了之后,能第一时间稳定局势。

    可这货呢?

    直接将自己的大好河山都给玩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