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网游小说 > 我能百分百预判危险 > 第四卷 爱上无情的人,恋上陌生的城 第321~322节 斩草除根、关系
 赵君宗相信,自己一刀砍下去,引发的争议会如“海啸”。

    毕竟,“河真晃”是140万会员的魁首,,最重要的是,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是危害普通民众生命财产的“威胁”。

    赵君宗此时察觉到自己“思想道德”的转变,若是以前,指令内容是什么,他就会执行什么,而不会去追求指令背后的原因。

    但现在,哦,不是现在。

    在“粮种”时,他就有了改变,要去了解指令背后的详细原因,而“鲜于家”的指令,由于时间紧迫,反而没有去了解。

    那该不该去了解呢?

    这就涉及到大数据会出错吗?而大数据的运算机制,与人的三观,有的符合,有的背离。

    就比如“粮种、渔种”,那个粮食贸易公司的小职员,以及“鲜于”家,都是蒙在鼓里的。也就是不知道接收的“粮种、渔种”,蕴藏着“五元气”能量。

    如果是站在人类的角度,不知者不罪,但大数据却是直接斩掉“执行”者,也就是不管知不知情,只要是经手“危害”之事,则就是罪犯。

    但如果说小职员及“鲜于家”是执行犯的话,这个“河真晃”就很蹊跷了,大数据记录里的所有信息表明,他是没有“危害”性的。

    望着侃侃而谈的“河真晃”,赵君宗心中一动,莫非是“鼓”动?

    在事实行为上,“河真晃”确实没有“危”害性,但若是通过“演讲”形成的“鼓”动,那也是会造成“危害”民众生命财产“威胁”的。

    这就很离谱了,赵君宗郁闷。

    就因为人家“演讲”很出色,然后一些思想“激”进的成员,做出过激的行为,就将“河真晃”列为危害威胁源吗?

    大数据没有给出详细名单,说明它也没有推演出,哪些人听了演讲会产生“激进”思想,哪些人则不受影响。

    若是能推演的出来,大数据必然是会给出具体名单,将那些原本是普通人的民众,部进行缉拿或击杀。

    “那你赌不赌?”

    余瓜还在联邦第一兵医院,说话很小声,他认为大数据运算推演出来的固然是概率,但执令人愿不愿意去赌“不会发生”的概率?

    而大数据用事实证明,它推演出来的会发生“危害”的概率,100%都会出现,所以,余瓜问赵君宗愿不愿意“赌”。

    虽然被拉进黑名单可以解封,但赵君宗确实不敢赌,若是他赌输了,就是成百上千普通民众的伤亡。

    而他确信,将“河真晃”缉拿,后续产生的“危害”是不会发生的,大数据用无数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杀了他”。

    余瓜很平淡的说出这三个字,赵君宗有些别扭,别扭的原因不是语气平淡,而是余瓜说话的地点,是他刚出生女儿的医院。

    “你为何不能换个角度想?正是因为我女儿出生了,我才如此建议?”

    赵君宗觉得就算换个角度想,他也是想不明白的,但他不会置疑“余瓜”,所以,他杀了“河真晃”。

    2204年11月21日,虚网的热榜被“河真晃”三个字霸占,标题都是,“无耻的刺杀”、“警危司为何不作为?”“动了谁的蛋糕”等等。

    压力首先集中在督查司,一是现场有督查员在警戒,但其实主要是维持秩序,并不肩负保护“河真晃”的职责。

    但相关民众却依然指责督查司的失职,另外就是“缉凶”的迟缓,尽管距离“河真晃”死亡,才过去11个小时。

    督查司迅速成立“专”案组,并请兵统局派人辅助,也就在短时间内得出,事实上早有猜测的结论,“河真晃”死于超凡者的刺杀。

    于是,压力就转到兵统局及警危司,由于警危司解救民众的成果卓越,民众对警危司的宽容度很高,压力也就集中在兵统局。

    兵统局觉得冤,但不敢辨解,而很多事例表明,这样突然出现的袭击,是警危司缉事员执行指令的风格。

    兵统局就申请指令复查,这就需要大数据处理中心配合,中心显然也知道事态有些严重,复查效率很高。

    “特派指令是什么?”

    “不知道”。

    “那行令人是哪个部门的?”

    “不知道”。

    兵统局大佬们有些懵逼,你们大数据中心不是什么都知道吗?怎么此时一问三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不愿意告诉我们?或者牵涉到什么机密?

    中心大佬们也很心累,表明确实不知道,没有其它因素,不要七想八想的。

    虽然兵统局大佬们怀疑,特派指令是交给警危司执行,但他们没有证据,这就很尴尬了,没办法将“锅”甩出去。

    大数据下达的指令,必然是有依据的,但大数据不会提供这些依据。也就使得能够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