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顽贼 > 第三百零三章 河谷
经被塘骑堵了一天一夜,不得寸进。

    游骑未能探明情况,主力部队就不敢贸然进入河谷。

    戴道子传回来的消息说,蒙古兵似乎受到先前猛烈炮火的震慑,侦查上非常谨慎,塘骑至少还能再堵他们三天。

    尽管戴道子人在北方山口,但意见已经清晰地转达给刘承宗,他认为大帅应该抢先一步占领山口,以取得对峙中的优势。

    高应登则主张直接冲过山口,以其部六百马兵轻装突击,在山那边对敌军主将的帐子发动突袭,一举击溃敌军。

    非常凶猛的古代战术,不把敌人当回事,也不拿自己当回事。

    黄胜宵的计划就稳妥多了,在河谷修筑工事以逸待劳,其实他是比较倾向于戴道子的计划,但山口太狭窄,两门小炮四五杆抬枪就能封锁整个道路,杀不了多少人,不能发挥火力优势。

    张天琳本人则对这些建议进行汇总,他觉得都不坏。

    因为在这场战斗里,张天琳的本部千余马兵,是刘承宗手中弹压贵族的精锐力量,只要右营阿六手下的贵族们没动,他的马兵就不能动,所以没在战术选择上多说什么。

    阿六比较支持打出去,对峙也可以,但反对修营,这倒不是源于战术上的考虑,而是为比避免矛盾激化。

    因为右营的情况比较复杂,跟别人不一样。

    一方面右营人多,其中有阿六本部千把号人,都是前奢崇明大梁国叛军,以战场倒戈的降军身份投入刘狮子麾下,得到的待遇还不错,都挺任劳任怨。

    但剩下的有一半是七县之地的旧贵族,另外一半是旧贵族的仆从老兵。

    他们是怪胎。

    在古代中国的军事制度上,不能拿欧洲古典、封建、近代这种军事结构去套,虽然容易理解,但里面有很大的问题,社会结构不一样。

    社会结构和统治结构是影响军事制度最关键的因素,而武器装备、供应物资都是外物。

    就比如戚家军和其他明军在制度、战法、军法、武器装备上有什么质的变化?没有,戚少保只是在前人条例的经验上加以总结,并使之贯彻执行。

    真要说有什么巨大的进步,那也是戚继光个人在战术思想因地制宜、武器装备实事求是上的精神进步。

    最关键的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好、国力强、掌国之人在权力财力上予以强有力的支持。

    搁崇祯爷这环境、这统治者,戚继光又如何,就只是让谭纶帮他打两年倭寇,还没实验出义乌兵的性格呢,弄不好就传首九边了。

    除了霍光,啥光救不了大明。

    右营的问题就出在,它的社会结构既不是为脱胎于中原王朝的青海元帅府服务,也没有康宁传统封建贵族军队的体制。

    完整的康宁府七县封建贵族军队,是由贵族军官、猛虎英雄士官、大量征召兵组成的军队。

    因为在封建贵族统治的国家,仗就是打出花儿,平民子弟也没办法升迁……所以猛虎英雄,其实就是给杰出的平民子弟甚至奴隶下放一些福利,以更好的施展他们作为平民的才华。

    康藏贵族在这一点上其实比起世上的贵族同行儿非常先进,换个名词,猛虎英雄就是士官。

    从里斯本到长崎,只要是正常的封建领主,单拎出几个贵族老爷,哪怕他们再孱弱再无能,血统身份摆在那,都没办法让他们去土工作业,在他们的军队里那是下等杂役才做的事。

    这事在封建军队里不是问题,因为封建军队有足够多的征召兵,确保能完成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可右营不行。

    右营的贵族们没有猛虎英雄、也没有征召兵、甚至自己都不是军官,修筑营寨、挖掘壕沟就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右营能干这活儿的只有阿六本部,但那些参与过奢崇明叛乱的前大梁国士兵不能自己挖壕沟。

    如果阿六敢让他们自己挖壕沟,而同一编制下的康宁贵族在边上看着,他们很可能壕沟挖一半,就爬上来提起大弩把贵族们干死了。

    而逼着贵族们挖壕沟,在阿六看来也非常不妥:“大帅,他们装备不错、大多数人都技艺高超,先前在黄源驿战胜敌军,让他们此时军心可用,准备好披甲上马为元帅府效死了。”

    阿六的言外之意,这种时候逼着他们去挖壕沟,很可能适得其反,使这支原能为元帅府所用的精锐部队离心离德。

    刘承宗闻言先是皱眉,思虑片刻才舒展眉头,眼神里却透着狠色对阿六道:“你要让他们知道,我可以逼他们这样做,不来的一千个两千个三千个,等壕沟挖好就都押到沟边毙了垒墙,军法军令,下达就要执行……这个时代没有不可能。”

    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

    其实汉人一直都可以剃头,但是个人都不愿意被人按着脑袋剃头。

    偏偏这就是个上千万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