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顽贼 > 第四百二十五章 需要
吉在战争中发现,大元帅对蒙古西番的军队有歧视。

    这歧视表现在将领官阶、军队给养、士兵装备、军事使命的方方面面。

    就比如跟卫拉特的战争中,刘承宗根本就没让手下的蒙番军队上战场,仅仅是在后面保护粮道。

    这种部署本身没啥问题,游牧骑兵在看护粮道、作为快速机动的预备军团确实是拿手好戏。

    但粆图台吉不想这样,咱蒙古人并不是只能干这个,搁老祖宗成吉思汗那会,重骑轻骑、重步轻步、水师攻城,咱老蒙古干啥不行?

    那说到底现在这个只能拉轻骑兵出来的德行,那还不是穷的嘛。

    问题是跟着元帅府,以谢二虎为首的蒙古将领并不穷,他们几个屯牧营靠畜牧和俱尔湾市场,可以组织出一支蒙古式重骑兵,承担作战的中坚任务。

    粆图台吉有心气,以前他在察哈尔也是数一数二的厉害人物,到了元帅府这却成了个吉祥物。

    早前还没觉得怎么样,可同样是个台吉,人家巴图尔珲台吉都牛到天上去了,他就只是个屯牧营参将,管着手下察哈尔营三千六百人,算个屁嘛。

    但粆图台吉自己没有推动屯牧营军事改革的能力,所以必须拉上屯牧营旅帅谢二虎。

    谢二虎的出发点倒也不是增强元帅府应对战争的能力,对出身沙漠的蒙古马匪头子来说,元帅府已经征服了他所知道的所有对手,外部环境前所未有的安。

    尽管谢二虎作为刘承宗的头号蒙古战将拥戴其称汗,但他内心深处其实不愿承认刘承宗是个汗王。

    毕竟所谓的敦塔兀鲁斯汗国,在他眼中一点儿都不正经,这个汗国发展到这个阶段,权贵们都在干嘛?空前团结,筹备下一场战争。

    正经汗国发展到这个阶段该干嘛了?各路诸侯早该放开手脚内讧了!

    谢二虎倒不是想内讧,这节骨眼上元帅府如果内讧,他只能欺负欺负粆图台吉,剩下的谁也打不过。

    就连同为旅帅的巴桑都打不过,巴桑那个旅装备好。

    左参将布赤,手下有汉军炮手、西番贵族骑兵、西番平民火枪手。

    右参将阿六,手下骨干是奢崇明的大梁叛军,练出一群西南长矛手。

    不说厉害不厉害,看着就很吓人。

    谢二虎想改革军制,主要还是为了个人前途。

    作为最早追随刘承宗的蒙古头目,谢二虎喜欢元帅府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制度,长久以来,也受益于此。

    但自从元帅府封官授勋,设立十三营,谢二虎官拜屯田营旅帅,这种情况就变了……受了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好处,就一样要承受能者上、平者让的代价。

    制度没变,局势变了,以后几乎不可能再有任何一个家伙突然窜到海上打仗,以后元帅府出战很大可能都是远征。

    远征意味着要运粮,在一个陕北饥民饥军建立的割据政权里,珍惜粮食是一切的指导思想。

    如何在战争中节约粮食?

    兵在精而不在多,行军越快越好,决战越早越好,开战一击致命。

    顺着这个逻辑往下一推,谢二虎发现自己的部下成为屯牧旅之后,基本上是跟这些原则反着来的。

    他们人数众多、战力孱弱、军纪糟糕,擅长在侧翼战场扰乱敌军、截断粮道、烧杀抢掠。

    甚至就连引以为傲的轻骑行军速度,实际上也不够看。

    在旷野地带,他们不但能跟上元帅府的野战营,甚至头三天窜出去三百里也问题不大,三天之后或进入山脉丘陵与复杂地形,他们就跟不上了。

    野战营日常行军速度是牵着牲口走六十里,这个速度挺快,不过也没有快到天下无人能敌,基本上所有比较精锐的正规军轻步兵、轻骑兵都能达到这个速度。

    问题出在谢二虎很清楚,大帅的七个野战营,就没有轻步兵和轻骑兵,说他们是重装步骑兵可能有点夸张,但那也绝对算不上轻步兵。

    何况他们走六十里,并不是这帮人徒步只有这个速度,而是因为火炮和大车,一天只能走六十里。

    作为高级军官,谢二虎让汉文先生给他读过元帅府的步兵操典,先生读完他就把操典还给虎贲营了。

    有操典也没用,操典要求步兵在任何道路条件下,只要有道路,哪怕是兽道,也都要能牵着骡子日行八十里,正常情况下不准骑,理论是官军日行六十里,他们就要日行八十里。

    这不扯淡么,谢二虎今天告诉部下,牵着马不准骑,腿儿六十里,部下估计没啥怨言;但如果明天他还敢下这样的命令,屯牧营就有人敢喊他大傻逼;第三天再敢下令,大伙儿就不要他了。

    公平让人讨厌的地方就在这了,谢二虎早年受了公平的好处,但随着元帅府摊子越来越大,也同样吃到了公平的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