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顽贼 > 第四百六十一章 识时务
怪。

    因为这个词在肃州贬义居多,城里只有一个人有这称号,名叫宋贤,乳名小狸。

    这人是贫家农户出身,十四岁丧父,又遭逢母亲病重,尽心服侍母亲,以孝顺闻名,无法维持学业,家中田地也无人操持不免荒废,母亲病逝后,就将田地都卖给乡邻换了本金,家道中落,成了坐贾行商之辈,没赚着什么钱,却也多少算个有营生的正经人。

    五年前,宋贤干了票大的,他卖尽家当,换了一批西域买来的玩意儿去了江南,一去就是三年杳无音信,人们都以为这孤儿客死他乡,他却带着千两之财与仆从伴当衣锦还乡。

    仆从伴当凶狠矫健,听说都是旱灾里被收留的乱兵饥贼,个个儿都是狠角色,宋贤也性情大变,在城内开起米行当铺、城外修起赌档青楼,倒卖劣酒,以放贷为生。

    …

    人们称他做豪侠,是因为其虚伪做派。

    所谓士农工商,商贾的地位最低,因为士是官员,农家小户可能不会大富,但读得起书,总有科举转运大贵那天;工匠的手艺精湛,照样也能当官;商贾不一样,这辈子撑死就只能有俩臭钱儿了,谁都瞧不起。

    当然,士农工商里的工,指的不是力夫,而是有手艺在人的匠人,宣德年有凋虫小技的无锡石匠陆祥、永乐年设计承天门也就是后来天安门的吴县木匠蒯祥,都靠技艺官拜工部侍郎,主持大型工程;嘉靖年修三大殿的扬州木匠徐杲更是做了工部尚书,空前绝后。

    士农工商里的农,指的也不是佃户帮佣,而是有地的自耕农和地主。

    四民制度是国之柱石,明代在朝廷层面上没人头税,佃户帮佣一不给国家交税、二不给国家服役,所以他们不是农,甚至不属于民,有工作、有地佃的时候还勉强算个民。

    没工作、没地佃的时候就叫人瞧不起,站着不动叫氓,动起来叫流氓。

    社会地位仅高于世代为奴、为娼、为乐、为渔、为疍、为堕的贱籍。

    而四民里面,社会地位最低的是商贾,以放贷生息为业的商贾,又是各行各业最没面子的,当然这是官本位思想的世界观。

    实际上官员并不是厚此薄彼,单单瞧不起商贾;官员是非常单纯的雨露均沾,瞧不起除了他们自己之外的所有人。

    在指挥使胡志深眼中,宋贤是个不是东西的聪明人。

    他倒卖劣酒,让不得意之辈喝个晕乎乎不能操持正事,不干正事没有收入就得把东西当进他家典当铺子,拿了钱再去他家米行铺子买粮吃。

    吃完了穷得不行还得找他借钱,借来钱更发愁怎么来钱,更要跑到他的酒铺子喝个晕乎乎,喝多了妄想靠运气一把翻身进了赌档,输光了无力回天只能到他家青楼卖儿鬻女。

    有本事、有运气的能来钱,也了不得要到他家青楼快活一番……总之,这王八蛋要把钱儿都搂到自己手里。

    胡志深心里想着宋贤这个名字,暗自颔首。

    若能说动宋贤为出钱出力,也许守城能事半功倍,不过他是否愿意出钱出力,胡志深心里也拿不准。

    肃州有身份的人是瞧不起宋贤,但在穷家小户的普通人里头,这家伙还挺得人心。

    因为每个月初三,宋贤都会站在肃州酒泉城的十字街口钟鼓楼下面,让仆役搬一箱子借条,由卫里的小娃娃随手摸出一张,当众宣读焚烧,不论欠款多少,本息消。

    这世上谁都不需要运气,只有绝望之人例外。

    肃州卫往外借贷的富家有不少,但是这帮军户、农户、小商贩借贷,就喜欢找宋贤借,他除了常常指使那些被消债的人在城外组局聚赌之外,称得上是遵纪守法的好商贾。

    …

    但胡志深只觉得这个人奇怪。

    大明律很多条格在这一时期已经失去效力,就比如典卖田宅,依律俱应由买主履行报验、缴纳契税、加盖官印,契税是总价的三分。

    而民间田宅典卖的流转非常复杂,通常都不是立契后立即交割,钻空子的方式是先以低价签订契约,缴纳较低的契税,然后田地原主再以‘找价’的方式,向买主索要符合市价的余钱。

    这种行为本多发于房价地价上涨的万历年间,本质上是一种欺负人的无赖行为,但官府官员在审桉中经常以儒学饰吏术,尽量怜贫、倾向从俗,对卖田、卖宅的弱势方找价要钱报以同情,绝卖之后找价三次以内,通常会给予支持,比较离谱的找价十几次,也有不被处罚的。

    而找价的契税,一般官府都给予豁免。

    到如今房产田宅的市价上不去,一般不存在卖家耍无赖找价,但民间约定成俗,用较低的价格来逃避契税,通常不是极为华贵的庭院,官府也都民不举官不究。

    但宋贤这两年经手的所有田宅,统统依律一口定价、足额缴纳契税。

    放贷也是一样,大明律规定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