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顽贼 > 第四百七十九章 假的
对这项任命非常满意。

    不在于他被临时任命了个千总官职,而在于元帅军的安置政策比明军的强迁好得多……高台的百姓并不多,但这里土地不少,既有精耕细作的水田,也有广种薄收的旱地,物产丰富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算坏。

    这种情况下把人迁走,自然没人乐意。

    而元帅府的一贯分地政策,对殷如岳来说就更有意思了,高台原本有三千多口人、三十多万亩地,其中还有军田。

    听刘承宗的意思,是不打算在这继续设立千户所,要编户齐民,那这三十多万亩地它怎么分啊?

    只剩一千六百人了,怎么分都有得分!

    最关键的是他们这些原本要被迁走的人才是高台籍的军户,那高台城里的兵都是甘州人。

    正因如此,等第二天杨嘉谟再次登城,城外的军队还是军队,但在军队之外,田野上还出现了三座布满毡帐的围城营地。

    满载木料石料的勒勒车正满地乱窜着往营地内运送,干劲十足的高台百姓让处处热火朝天,拼了老命要为攻陷高台千户所尽一份力。

    杨嘉谟知道,坚壁清野失败的反噬来了。

    也正是在这天,从肃州跑来的传令兵抵达城外的围城营地,是留围嘉峪关的参将黄胜宵派人送来书信。

    黄胜宵在信中对肃州参将胡志深不吝溢美之词,这个看上去没啥本事的原肃州卫指挥使还真能做出些事情。

    六天前,胡志深单骑进了嘉峪关,三日后的清晨,守军在黄胜宵部观望中将军旗掷下,游击将军丁国栋下令关上易帜,开关献降接受整编,嘉峪关宣告陷落。

    仅仅一日之后,黄胜宵部在关墙内外拾炮子还没拾完呢,整编八百降军的肃州营已经在指挥使胡志深率领下开拔,仅仅半日,同样以劝降手段使据守临水驿的千总米剌印投降。

    这会超编的肃州营已经被胡志深带着奔赴前线了,估摸着再有两天就能抵达高台。

    黄胜宵在信中建议刘承宗让肃州营打头阵,准确的说,是让肃州营下辖的这个游击将军丁国栋打头阵,就那八百人。

    至于原因,黄胜宵坦言也不算私人恩怨,就是气人,黄胜宵作为元帅军唯一一个从嘉峪关城门洞里走进甘肃的将领,把嘉峪关看得清清楚楚,这八百人在关城里头是一点儿吃的都没留。

    黄胜宵羡慕极了,他们围城,丁国栋就命人从关内征了不少牲畜、粮食,围困其间基本上没正经交手,只是对着放了几阵炮,后来连炮都懒得放了。

    关内守军一开始还有点提心吊胆,后边也逐渐放飞自我,化斗志为食欲,每天在关上哐哐干饭。

    据说他们本来的打算是关上储备的粮食干个差不多就突围,突围的方向是西边,占了哈密或者被哈密占了。

    结果胡志深来劝降了,丁国栋也没说啥。

    人的思想有动态变化的过程,一开始他们哐哐干饭是萌生死志,死前吃几顿好的不过分。

    到这会儿刘承宗领兵向东、刘承祖领兵向北,关上守军都意识到肃州已经沦陷、甘州也危险了,友军不可能来援助他们,他们又吃了不少好的,何况他们也能看出来,元帅军这帮人跟他们没啥不一样,真没想弄死他们。

    关上兵将面对胡志深的劝降,谁也不好意思开第一句口,还是看惯了飞鸟的百户火者哈只壮胆子提出个疑问:“将军,关上还剩不少粮草,这个……”

    火者的本意是粮食还能撑一段,不如再看看,谁知道众人一致建议既然粮食还多,那开个宴会吧。

    当大明的兵,吃大明的粮,天经地义啊!

    宴会一开就是三天,能吃的肉被八百军兵干个一口不剩,他们甚至在最后一天还喝了酒,酒醒利利索索地开城投降,张嘴就找黄胜宵要粮。

    把黄胜宵气得呦,这帮大明帝国打工人算是把吃公家饭玩明白了,合着元帅府远征三千里,是给嘉峪关这八百人改善生活来了。

    至于米剌印那边就更不用说了,那边不像嘉峪关口粮充足,本身就是个驿站,被围后存粮根本不够上千人吃上十天半个月,驿城里已经把皮具、刨花混着吃了,就算胡志深不去劝降,也离内讧不远。

    正赶上胡志深去劝降,这肃州卫指挥使、游击将军都降了,他们也没啥负担,顺着杆子就投降接受整编,吃了顿正经军粮直接士气大振。

    同时黄胜宵还对赤斤卫、肃州卫铸造军器的情况进行简单汇报,他已经铸出实心炮弹六百颗、散子四百筒,做了二十四具千斤炮的泥模,物料收集也已经做完,一个月后至少有十二门千斤炮能投入战争。

    这对刘承宗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更多补充兵力、更多千斤火炮及弹药,能更好地解决当前兵力捉襟见肘的问题,连带着让他对整个战场的局势都乐观不少。

    面对城外修出制作攻城器械的围城营地,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