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顽贼 > 第四百九十五章 躁郁
,追得就比较慢,追到东关镇看见刘承宗修那五座锐角敌台,看得后背发凉,不敢往前进,再一回头,发现身后没人,赶紧拔营往回跑。

    后边的柴时华、白广恩、丁绍胤三个营都被死死拖住,但凡他晚跑一个时辰,王文秀就能成功调集重兵合围,把他困死在东关与河口之间。

    但因为曹文诏跑了,那场仗元帅军吃了点小亏,主要是师襄的临洮旅里面有明军探子,在兵力调动时候被贺人龙知道了,这家伙找机会揍了师襄一顿,死了三百多号人。

    不过除了人员,损失并不大,因为前脚打完仗,后脚贺人龙的辎重队就被延安战神杨彦昌扣了。

    任权儿一边给贺人龙写道歉信‘对不起啊贺将军,我们家战神最近眼神儿不好,看见车队就觉得是流寇’,一边让手下把战利品拾掇拾掇,又给兰州城送回去了。

    张献忠这个月过得就像过年一样,他这辈子从来没有感受到如此巨大的安感,别看明军近在咫尺,根本不敢上前,自从元帅府放弃庄浪卫,庄浪河的战线就尬在这了,元帅军占据庄浪河的西、南、东三面,明军从庄浪河下来就算进了口袋阵,三面挨揍。

    而且他的军事负担并不重,张献忠毕竟是独立的首领,即使做了约定,他第一要务也是保自身力量,像曹文诏那种看着不好打的玩意儿,他不往上凑。

    张献忠其实并没有很重视承诺,只不过元帅府像座大山,而且是他唯一能依靠的大山,所以承诺必须重视。

    不过在他看来独自干掉曹文诏代价太大,他更愿意跟其他元帅府军队配合,有计划、有战术的把这个家伙做掉。

    他太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了,其实这两年他想了很多,在中原腹地站稳脚跟太难。

    尤其在刘承宗跑到青海以后,他是陕西群雄里第一个带兵往西跑的人,他想进四川,但发现自己能跟左良玉打个有来有回,但确实打不过秦良玉,只好又退出来。

    尤其是刚看见王文秀调过来试图包围曹文诏的军队,王文秀手下的军队已经跟其他陕西首领的军队完不一样了,兵装军备完自给,因此那时候张献忠特别想去西边,刘承宗地盘的西边。

    刘承宗证明了,人去了外边也能过得很好啊,他不就带了一两万人跑到青海,这几年下来不也有模有样的。

    张献忠太喜欢刘承运了,他知道承运不会打仗,但他也不欣赏会打仗的人,打仗谁不会啊?老子天底下最会打仗,手底下这帮小杂碎都听老子的,就一定能打胜仗。

    他缺的是承运这样的人,能把后方搞得井井有条,即使明明不会打仗,手下还只有一群一触即溃的蒙古人,依然敢不调兰州军进河湟,确保如今这个口袋阵的战略,大局上胆识过人。

    要胆量有胆量,要才能有才能,人才!

    张献忠最尊敬人才了,他两个营的军队,除了精兵就是师爷,其他闲杂人等一概不留,什么是师爷?就是读书人。

    不论童生还是秀才,哪怕是能识文断字的说书先生,不管你愿不愿意,只要叫咱八大王看见,就得把你绑来当师爷,营军士吃高粱面、糜子饭,师爷不行,就算是抢,张献忠也要给他们顿顿白米白面,绫罗绸缎、金银珠宝,更是要啥给啥。

    为了学习。

    张献忠年轻时候没机会学习,当捕快又经常接触读书人,非常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如今有条件了每天都让军中师爷给他讲学,很多对旁人来说听起来昏昏欲睡的东西,他却听的津津有味。

    因为一样的东西,对别人来说没啥实践意义,而他能在生活中把这些东西完用上,他不光自己学,还让手下的亲信将领、义子一起学。

    这些东西不能自己一个人,比如礼记上说劝谏,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不听,则逃之。

    很有道理啊,劝谏三次还不听,说明君臣之间对事情看法有所不同,俩人里边肯定有一个大傻瓜,但到底谁才是这个大傻瓜,暂时还不清楚,所以分开再看看。

    因此张献忠发现刘承运这个人才,他又绑不走,就专门把自己几个义子扔给刘承运,让他们跟在叔叔屁股后边端茶倒水,好好学习学习。

    后来他才了解到,刘大元帅占下来的地方,比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范围还要远。

    那可太远了,告辞!

    所以张献忠最近总往承运身边凑,凑过去就问:“三将军,你跟咱说个实话,大元帅跟进藏的鞑子三兄弟关系到底咋样?”

    承运就知道张献忠想干啥,赶紧摆手:“那个地方太高了,我哥都没敢从昌都上去,秉忠哥,你就在河州卫踏实待着吧,那地方爬上去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张献忠听这话愣住了,瞪着一双神经质的大眼盯着承运,就好像一头择人而噬的老虎。

    他本来就是个沉默寡言的捕快,这些年死里逃生转战天下,每天都像这辈子最后一天,就连安稳觉都没睡过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