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顽贼 > 第五百二十一章 你不修谁修


    此时张献忠也在观察刘承宗,两个人的眼神在对方脸上碰撞,张献忠有一瞬间本能地理直气壮瞪起眼来,随后才反应过来,收敛神色把眼神躲到一边。

    刘承宗扶着矮几无声轻笑,用眼神环顾西营诸将,这才抬头对垂头丧气的冯世林笑道:“感觉你很失望啊。”

    冯世林转头又看了张献忠等人一眼,回过头抱拳道:“卑职不敢。”

    “不敢就对了,任何时候能避免同室操戈都是天大的好事,在数以千计万计的性命面前不要把个人荣辱看得太重……你好好当知县,庄浪城隍,我给你留着。”

    冯世林闻言喜笑颜开,当即拜倒谢恩。

    营地中军一种护兵看向他的眼神都格外羡慕,羡慕他有两个好哥哥,也羡慕他的运气。

    冯世林这种出身,本身就和赵可变一样,是元帅府的模范榜样,成为榜样本身会有一点坏的影响,就是不论从军还是做官,主将和主官都就不会给他们闯祸和冒险的机会。

    这也决定了其接下来的人生是一片坦途,不会大富大贵,但也不会受一点罪。

    两个好哥哥阵亡在庄浪卫自然是冯世林能有如此待遇的主因,但更重要的契机是刘承宗的元帅府真正在西北拥有了割据能力。

    早些年兄弟父子叔侄阵亡在陕北山西的例子不是没有,但那个时候刘承宗也没能力许诺什么,更何况榜样本身,就意味着不是人人都有如此待遇,否则就不需要榜样了。

    成为榜样,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共同结果。

    不过话又说回来,榜样本身对大多数向往必然结果的人都没有用,只对那些向往挑战和成就的野心之辈才有用,他们为了一个偶然就能倾尽力。

    榜样所鼓动的也恰恰就是这些人。

    而相较于赵可变和冯世林,相对来说刘承宗给赵可变的待遇更好,但给冯世林的承诺更好……人活着,七品知县,能升官;活着没升官,死了给升个正四品。

    张献忠敏锐地发现,随着刘承宗对冯世林做出这句保证,中军几乎每个士兵眼底都闪过兴奋。

    他突然很佩服刘承宗,他一直以为自己会是刘承宗的千金马骨,却没想到冯世林才是真正的千金马骨。

    张献忠就佩服刘承宗这种对人心敲骨吸髓的压榨能力,就这么一个无关痛痒的小家伙,活着能被刘承宗当作邀买人心的道具,死了一个城隍爷,还是邀买人心的道具。

    甚至随口说出一句城隍官职给留着,都能调动起整个中军营的士气。

    张献忠就寻思啊:封神这招儿看起来是真他妈的好使。

    他却不知道,虎贲营的士兵眼底闪过兴奋之色,跟他想的完不是一回事。

    虎贲营的营名,来自元帅府三阶九等士兵勋位,三阶是材官、虎贲和骁骑,各分三等,材官是新兵、虎贲是老兵、骁骑是基层军官。

    但目前这个营里基本上就没有虎贲,因为元帅府根本就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招兵,自然也就没有新兵,没有新兵哪儿来的老兵呢?

    他们是准备升官的狮子营军官和战场上立功的降兵,兵勋普遍是一等、二等骁骑,再往上就是都尉了,而骁骑,在其他营也被叫做管队。

    至于在这种场合站岗、举旗的,基本上都是百总,由于明代的陕西太大,元帅府军官的地域性特征很强,他们是延安府、榆林镇、宁夏镇出身带过兵的人精,是个人都能从刘承宗对冯世林的保证中看见未来。

    刘承宗对冯世林的保证,对元帅军大多数人来说根本用不上,冯世林就算被授个齐天大圣,老兵跟他也没有任何共情。

    毕竟元帅府的老兵不是募兵募来的,他们没有生下四个儿、交给大元帅三个那样的娘,也没有一战能阵亡俩的哥哥,更没有当上城隍爷能把城隍庙当家庙的宗族成员。

    即使军中有些兄弟,兄长代入的也是死在庄浪城的哥哥,而弟弟则多半不愿意代入冯世林的视角。

    能调动老兵积极性的榜样是以百总之身,真刀真枪五百骑冲万军、单臂刺国师,挣出个正三品昭勇将军,任元帅府兵衙河西职方清吏司郎中的赵可变。

    虎贲营的军官都能看清楚,冯世林这样的模范,对什么人、什么事的榜样意义最大——对元帅府治下的宗族、家庭、男丁,以及征兵工作和新兵训练、作战勇气的鼓舞意义最大。

    这个人只要活着,就是元帅府招兵的金字招牌,你英勇作战,活下来建功立业当然最好,可即使不幸阵亡,不要急着投胎转世,大元帅府有广阔无边的地盘和完整的封神制度,一人阵亡,族荣耀。

    而什么时候,从来没有发愁过兵源的元帅府,才需要大规模征兵与新兵训练呢?

    他们离回家不远了,并且不是流窜回陕北,而是带兵打回家乡去。

    这正是最让虎贲营老兵感到振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