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顽贼 > 第五百二十三章 未尝不可
。”

    刘承宗闻言哈哈大笑。

    还真别说,尽管整个元帅府的奋斗目标就是让刘承宗当皇帝,但却是元帅府的汉人将领拥戴他宣称蒙古的大汗;而出身蒙古的火落赤三兄弟,则在当时劝进他当皇帝。

    大元帝国的皇帝。

    笑过之后,刘承宗才换上正色,皱眉道:“封王简单,但火落赤三兄弟诉求难办。”

    他们请求封王的真实目的是希望元帅府发兵入藏,可是即使刘承宗和杨鼎瑞都很清楚,单纯的发兵入藏,只是火落赤部入藏的续集,不能解决问题。

    而彻底解决乌斯藏问题,元帅府现阶段能力有限,这事性价比不高。

    简单来说乌斯藏很特别,因为地理阻隔,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乌斯藏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并不落后。

    从雅砻部落第一代赞普到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已经较为强大的松赞干布用两代人的时间统一藏,划分卫藏四如,坐拥二百八十六万人口,建立起雪域高原强大的集权奴隶制国家。

    交通不便、言语不通、习俗不同、战争胜利,战俘、原住民、负债者、罪犯,世上所有短时间征服大片土地的国家,从西周到罗马,从罗马到英格兰,从英格兰到美利坚,都采取了奴隶制。

    吐蕃并不落后。

    而在那之后,乌斯藏更是飞速发展,在吐蕃灭亡的九世纪,大批平民、奴隶起义,形成长久的混乱割据,进入封建农奴制时代,这在世界范围内也不落后。

    但是在这之后,乌斯藏迎来了最特殊的地方——凉州会盟。

    分裂动荡三百多年使乌斯藏人口锐减,时值蒙古的盛时代,蒙古军队陈兵于凤翔路、临洮路、利州西路、利州东路、潼川府路、成都府路,而在北方成吉思汗降畏兀儿、灭西夏时更是已经接壤。

    蒙古大军将整个乌斯藏三面合围,包围的态势甚至比如今元帅府对乌斯藏的围堵更加严密。

    随后一支蒙古军更是挺进乌斯藏焚毁寺庙,驻扎长达两年,探明情报,随后邀请势力最大的宗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到凉州商谈乌斯藏归属问题,最终将整个乌斯藏纳入版图。

    这是双方为避免战争而做出的妥协,是塑造和平的丰功伟绩,但同时也造成一个问题——乌斯藏内部的社会问题没有解决。

    历史螺旋上升,在中原王朝每一个时代,都会经历一开始的百废待兴,在修复战争造成的破坏后,快速发展,人们收获的快乐与满足能弥合发展带来的问题,直到土地矛盾日益激烈,最终社会动荡,重新回到战争年代。

    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会在痛苦中进入反思时间,最终最有能力的人在混乱与杀戮中脱颖而出,率领这片土地上最强大的军队和无可匹敌的威望,着手解决过去发展遗留下的问题,革除积弊,开创下一个王朝的崭新基业。

    凉州会盟打断了乌斯藏这一进程,吐蕃时期的社会问题因外部力量干预遗留到了元朝,元朝的蒙古人解决了蒙古人自己的问题,至于其他人的问题,蒙古人管不着。

    当元朝灭亡,西番人自己的问题仍旧没有解决,遗留到了明朝,而朱元璋解决了汉人自己的问题,同样也不会去解决蒙古人、色目人、西番人的问题。

    因为一个人即使拥有世上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只能、只会解决自己亲眼所见的社会问题,因为人搬开石头,没有其他原因,就是石头挡自己的路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看见、不知道、不能感同身受,怎么解决?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有些人多、有些人少,这跟身处环境有关系,朱元璋的阅历最为丰富,解决的问题也最多。

    到他儿子没那么多的社会阅历,但能力很强,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好大侄儿——也解决了。

    到崇祯爷就不太行了,社会阅历不足,但优点是勤奋且能力强,善于发现问题也善于求解。

    高官是问题,迎刃而解;百姓是问题,土崩瓦解;财政是问题,疑惑不解;后金是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反正解了。

    但社会问题就像癌症,发现的越早,越容易解决;遗留得越久,就越难以解决——问题从来不希望自己被解决。

    乌斯藏遗留数百年的封建制度问题,就是乌斯藏兵弱的原因,人都是一样的人,藏巴汗的军队在装备上甚至还要比摆言三兄弟的蒙古军强,打起仗来却节节败退,问题的根子就在这。

    藏巴汗表面上占有藏地,实际手下遍地土王,有人敢战、有人享乐,一百个贵族就有一百个心眼子,他拿什么跟失去家乡的火落赤兄弟打?

    杨鼎瑞道:“其实我以为遣军入藏简单,倒是封王很难……封他们什么王合适,如今元帅府还没有王爵,珲台吉都只是州伯,火落赤兄弟即使封爵,爵位也应在巴图尔珲台吉之下。”

    刘承宗摆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