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顽贼 > 第五百七十八章 南攻北守
,大帅……”

    笑到一半,他就发现刘承宗接过雁翎陷入沉思。

    刘承宗当然知道是谁,这是他的老线人了,贺人龙麾下的家丁头子贺勇,一百一十五两四钱三分,是当年朝廷欠他的饷银。

    刘承宗跟贺勇做过约定,只要一个消息用得上,就给他把朝廷欠下的都给他发了。

    上次进攻西固时,贺勇就给他报过一次信,那次报信的作用还挺大,让从河口登陆的元帅军躲过了地雷阵和官军伏击,所以刘承宗把从土司那抢来的元朝三等王印给他了。

    相较而言,刘承宗认为如果送这个口信的人是贺勇,那情报就有一定可信度。

    刘狮子这会儿也不埋怨张振擅自跑回来了,追问道:“他说没说庆阳府下来的官军由何人所率?”

    “说了,有先锋官贺人龙率延绥营、中军张昌率巡抚标兵、左翼杨彦昌率延安营兵、右翼任权儿率延安卫旗军、殿军曹变蛟率平凉募兵,这五员大将率五路大军南下,兵力约有两万。”

    张振抱拳道:“肃州参将丁国栋已派人向北探查,若情况属实,后日即可传回情报。”

    刘承宗一听这五员大将的名字就乐了,把张振看得直瞪眼儿。

    他心说大元帅就是大元帅,五路兵马自北方南下,居然还笑得出来!

    他们甘肃三个小营的兵力才刚六千出头,就算加上蒙古旅,也难以抵挡这样的朝廷大军,显然帅府这边只有刘承宗亲率虎贲及三大营才能跟他们掰掰腕子。

    但是在刘狮子眼中,这支不知道哪个大聪明组建出的军队,显然并没有那么可怕。

    诚然,时过境迁,中间隔着这些年,刘承宗心底对那些老长官、旧部老兵、宗族血亲谈不上信任,而且相信别人对他的看法也一样。

    但不论如何,哪怕以最坏的角度揣摩,这些人只要带兵,就不可能抱着跟自己打硬仗的主意过来,就算要打,也肯定是设计让自己放松警惕。

    而在最好的情况,则是五路兵马,四路反贼,里头混进去张昌这一个奸细。

    军队还没出庆阳府,先锋官贺人龙帐下贺勇先给自己报信,杨彦昌和任权儿就不说了,作为殿军的曹变蛟率领的也是平凉募兵。

    如果刘狮子没记错的话,那好像是他当年安置伤兵的地方。

    说实话,听到张振所说的明军阵容,刘承宗本能地有点恍惚……就算让他亲自来给明军排兵布阵,安排出的阵容大概也就是这个德行了。

    不过还没等他想好该如何面对北方南下的明军,中军辕门的护兵就跑进帐来,呈上南边大营参将张天琳的报告。

    刘承宗接过书信,扫眼一看,南边也遇敌了。

    张天琳的使命是在渭河北岸征调船只,但因为元帅府的东征,导致河上船家都跑到了渭河南岸去,就连兴平县的大户、平民也乘船逃到渭河南岸的鄠县去了。

    因此张天琳就只能稍显激进地派遣马队渡河,跑到河南去征船。

    好在张天琳虽然胆子大,行为倒是挺谨慎,先渡河的是塘兵,随后才是正兵,过去塘兵铺开了在方圆几十里地游走遮蔽,很快就发现了万余明军正在向渭河南岸集结的动向。

    在张天琳的报告中,提到其部有老兵认出,明军集结在渭南的部队里有毛葫芦兵和辽东骑兵。

    这两支都是服色上非常有特点的军队,很好认,辽东军的布面铁甲更重,也叫青甲,多为蓝色;而毛葫芦兵是豫南一带的山兵,装箭是用野兽毛皮在内里挤压羽箭的挤压式箭囊,很小,大部分箭杆都露在外面。

    发现自然是相互的。

    张天琳发现明军的同时,明军也发现了他,况且大营的塘兵只有一个大队,无法在渭河南岸遮蔽主力周,因此信上说,如果没有意外,刘承宗看到信的时候,他已经撤回北岸了。

    跟他一起回到北岸的还有临时征集到的二十六条渡船、渔船,在渭南出现大股明军的情况下,这个渡船数目基本上就宣告刘承宗的渡河计划失败了。

    靠着二十多条船,他们只能在明军防守河岸的情况下,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往河对岸运兵,这显然是送人头的荒唐主意。

    此时张天琳送来书信,就是在计划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垂头丧气地向中军请示下一步计划。

    不过在掌握局情报的刘承宗看来,局面就有点意思了。

    目前他知道的是北边有贺人龙等五名将领所率两万军队,南边现在发现的有一万多,刘承宗估计是郧阳府卢象升的人马,也可以按两万算,再加上西北那块南下的宁夏边军也是两万,还有西南侯良柱的四川军,把他的军队合围在关中平原上,基本上是个包饺子的局势。

    此时南北同时出现异动,在刘承宗看来这肯定是明军有共同指挥的南北齐进,想要对他完成一次夹击。

    所以他产生这一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