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五十九章 东北开发(9K)
种农具之类的。

    这也是为什么近代国家里经常用钢铁产量还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原因。

    因为钢铁是基础中的基础产业!

    而偌大的华夏地区,铁矿虽然不少,煤炭也多,但是优质煤炭和铁矿却是比较少,而能够低成本开采并提炼的优质铁矿和煤炭就更少了。

    如果是两者还在同一个地方的就极其罕见了。

    大楚帝国目前两个主要钢铁基地,也就是大冶工业区以及当涂工业区,这两个地方都是属于非常典型的铁矿区,其炼铁所需要的大量煤炭主要依赖周边的一些小煤矿以及江西萍乡的煤矿。

    现在看起来似乎也可以用,但是对于大规模炼铁产业而言局限性非常大,尤其是没有火车的年代里。

    很多地方的煤炭都是需要靠着马车从山里运输出来,然后再装上船只顺流而下。

    比如江西萍乡的煤炭,从大山里挖出来后,要经过一百多公里的陆地运输抵达株洲后,才能够装船,通过湘江再进入长江,然后抵达大冶或当涂。

    要在这一段路水路运输,都是顺流而下,运输量大,风险小,时间也比较快速,但即便如此,其运输成本也比较高昂。

    而在炼铁里,煤炭的消耗量往往是铁矿的好几倍,两者的比例达到四比一甚至更高一些。

    想要练出来一吨铁,大概需要一百多吨的煤炭和三四十吨的铁矿石。

    因此,炼铁厂其实最好是建立在煤炭产地,如此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输成本。

    但是还是那句话,在缺乏蒸汽机的年代里,没有火车,就连内河运输也是受到极大的限制,满载货物的想要逆流而上可不容易……就连海运其实也说不上多便利。

    所以,大楚帝国后续建立钢铁厂的时候,更多的还是考虑运输因素。

    后续在天津建立的钢铁厂,就是因为边上有滦州煤矿,同时靠近海边方便运输,周边也有中小型的铁矿石。

    之前还在广州设立了一家广州钢铁厂,但是发现小打小闹还成,想要做大做强却是搞不了……

    之前佛山那边之所以能够成为明朝时期的炼铁重镇,是因为周边有一些小铁矿,这些小铁矿挖出来的铁矿石一般都是在当地使用木炭进行粗炼,然后再把粗铁运往佛山进行进一步的精加工……说是它是炼铁重镇,更不如说是一个粗铁加工中心!

    而大楚帝国的钢铁产业,尤其是工业部主导建设的大型钢铁厂,那都是奔着大规模量产去的,以往佛山那种小作坊式的炼铁模式并不适合,成本太高……

    但是广州周边也缺乏丰富的煤炭资源,所以也就搞不起来。

    最近工业部矿务司在琼州岛发现了储量比较大的铁矿,也发现了小煤炭,所以已经打算直接在琼州岛上建设一座钢铁厂,来一个就地炼铁,再把练好的铁通过海运运往两广等地区。

    为什么不继续在广州搞而是在在海南搞……这涉及到了运输成本问题。

    这年头需要一百多吨的煤炭和数十吨的铁矿石,才能够练出来一吨铁。

    而两者的运费可是一样的……不会因为是煤炭或铁矿石就便宜一些,是铁就贵一些的。

    假设在广州建设一座年产一万吨铁的大型钢铁厂,那么就需要运输一百多万吨的煤炭或木炭过去,再加上几十万吨的铁矿石过去……不说成本,且说这运力的需求也是无法解决的。

    当代大部分海船都是只有几百吨排水量……上千吨的那都是超大型的海船,造价极其昂贵,那都是满世界跑远洋,专门运输各类昂贵物资的,比如美洲的白银黄金,东方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等。

    而东亚沿海地区里的运输船只,一般几百吨都算是大的了,很多还是只有几十吨的小船呢。

    哪怕是按照大型近海船只,每一艘满载五百吨货物来计算,要满足这个假设的广州炼铁厂的需求,每年就需要好几千艘/次的运力。

    但是,如果你把钢铁厂直接建立琼州岛上,那么外运只需要二十艘/次。

    这两者对比差距可大了去。

    几千艘/次和几十艘/次,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而且海运可比顺流而下的河运麻烦多了,风险也极大。

    风帆时代的航海,风险还是极大的,哪怕是专业海军也经常出现事故,跑海的船只出海了回不来,那是很常见的事。

    大海无情可不是开玩笑的。

    因此这年头的海运,除了军事需求或政治需求这种根本不讲究成本,更不讲道理的特殊情况外,一般商业海运都是运输高附加值的东西的,极少会去运输大宗廉价物资的……

    因为会把裤衩都赔光……

    ——

    在没有蒸汽机,没有火车,没有蒸汽轮船的年代里,钢铁厂的选择是必须考虑到运输成本这个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