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八十五章 躺着抢钱
区的棉花被商人们运输到大楚帝国,而大楚帝国那边几乎有多少收多少,收购价还不低。

    南洋航线已经成为了大楚帝国众多海商们的聚宝盆,获利颇丰。

    不仅仅是大楚帝国,就连其他国家的商船队很多也都是这么跑的。

    但是有个例外,那就是东洋航线其他国家无法插足,这是大楚帝国的自留地。

    扶桑列岛因为自身的需求,采取了禁制荷兰人等国商人前来贸易的措施,即锁关闭国,只准许明王朝以及高丽商人前往贸易。

    明王朝被大楚帝国取代后,也就变成了只准许楚王朝和高丽李氏王朝前往贸易。

    等到高丽李氏王朝也灭亡后,能够前往扶桑进行贸易的也就只剩下大楚帝国一家了。

    当年为了保这条独家航线,大楚帝国可是和荷兰人暗中里以海盗袭击的名义干了好几架。

    荷兰人一边是打不赢,另外一边扶桑人自身也不愿意和荷兰人这等蛮夷打交道,所以最终还是被迫无奈,彻底放弃了扶桑航线。

    由此,扶桑航线,也就是东洋航线彻底成为了大楚帝国的独家航线,而为了维持航线的正常运转,避免恶意竞争以及海商们瞎搞,破坏市场,大楚帝国要求前往扶桑进行贸易的海商,都要申请一张东洋贸易许可证。

    当然了,这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规范市场,只要老老实实的进行贸易,别给帝国贸易捣乱,那么基本都会批准。

    这条东洋航线,给大楚帝国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不仅仅能够为大楚帝国带来大量的贸易利润,而是当地有大量的人口,而这些人口都是大楚帝国工业产品的客户啊,而工业产品做的好不好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市场。

    没有市场,再好的东西也没人买啊。

    而对于企业自身而言,这兴许就是产品竞争力之类的问题,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就是政治乃至军事问题了。

    而这也是工业化后国家的一个典型特征,那就是国家的政治乃至军事力量,大多是为了其工业体系提供保障的。

    当自家企业的产品在某个地区卖不出去的时候,尤其是受到当地市场上的一些非商业因素而阻挡的时候,那么就需要战舰和火炮为企业撑腰了。

    而目前的扶桑市场,毫无疑问就是大楚帝国各贸易企业的独家市场,为了垄断这个市场,大楚帝国之前可是不惜和荷兰人干了好几架。

    虽然都是挂着海盗的旗号形势,但是海战那是真打了不少。

    只是为了顾忌海上贸易的大局,双方都没有撕破脸皮而已,最后又因为荷兰人在对楚贸易里获得了极大好处,最终以荷兰人彻底退让而告终。

    其彻底退让的标志,也就是在去年的时候,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下的最后一个大员岛上的殖民地,方位无条件的移交给大楚帝国方面,宣告荷兰方面的势力面退出扶桑航线。

    而垄断了扶桑贸易的大楚帝国,自然是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出口不用再说,且说进口也是从扶桑当地获得了不少的好处。

    扶桑当地盛产金银,尤其是银,此外当地也有硫磺等等特产,这些也是大楚帝国方面所需要的。

    大楚帝国对类似硫磺、硝石、棉花乃至羊毛、造船木材以及其他的一些工业原料的需求几乎毫无止境。

    不仅仅从扶桑大量进口,更从南洋大量进口。

    柳家此时此刻,就是率领其麾下的两艘商船一路从南洋往广州而去。

    此刻其实并不是最适合由南往北航向的返航季节,因为前往南洋的季风是冬天十一月份前后的时间里,季风往南吹,而在春夏四月份前后,季风开始由南往北吹。

    古代很多船只的航行都是趁着季风出行,速度更快。

    但是,这说的只是普遍情况,如果有需求的情况下,船只也能够反季风,来一场逆风航行。

    风帆船只可不是说不能逆风航行的,而是逆风航行起来比较麻烦,速度要慢一些,耗时更久。

    以往华夏地区和南洋地区的贸易,因为总体规模比较有限,因此出航时间都跟着季风走,但是当大楚帝国开放海禁,并鼓励海上贸易的时候,大楚帝国和南洋地区的贸易量大增。

    同时,市场的需求,可不会因为季风不适合就减少的,相反,因为季风不恰当的缘故,相应的物资价格还会更高一些,由此利润也更高。

    因此最近几年不少船长们,干脆就反季风出海,以求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

    如此也导致了,华夏和南洋几个港口之间的贸易,一年四季都有着船只在航行。

    柳家,就是其中之一,并且仗着自己以及属下们的航海技术更高,因此搞的是反季风航行。

    如此虽然耗时更久,也更麻烦,甚至危险也更高一些,但是相应的利润也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