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七百五十九章 废州设府
从五品。

    从五品之下是正六品,这个品级是府各处副处长,各县县丞、主簿的品级。

    从六品,则是各县多名典吏的品级。

    正七品,乃是各镇知镇的品级,各县各处处长的品级。歂

    从七品,县各处副处长,协镇,会镇的品级。

    再往下,那就是正八品这种属于最基层的级别了,县处下属各科科长们,镇各科科长们就是这个级别

    从八品,这是县各科副科长,镇各科副科长的品级。

    再往下的正九品和从九品,不设领导职务,都是属于普通科员们的品级。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普通科员们,不管是基层还是京畿,都会出现高品级的科员,通常来说,非主官职务的科员品级,最高可以达到正四品。

    这种高级别科员,一般出现在高品级主管官员们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所以退居二线,这种人是非常特殊的,属于光拿工资不干事的群体……人家就是来养老的,等退休年纪一到就致仕的。

    还有一些在高品级的官员不愿意在地方任职,走了门路关系非要在省城或京城里任职,或者是犯下错误或其他什么愿意被摘掉了官帽子,但是也没到被直接免职的程度,对于这些人,往往是保留品级,然后贬为普通科员。歂

    有些人受不了会直接辞官回家,但是有些脸皮厚的,或者是奢望着重新起复的一部分人,就会以高品级的身份当一个小科员,这种人很特殊,总体来说数量很少,不算主流。

    主流还是那些熬资历慢慢把品级升上来的。

    因为按照大楚帝国的官员相关条例,普通科员无功无过的情况下,也能十年一升,假设一个年轻士子在二十岁的时候入仕为从九品,往后一辈子里不立功也不犯错,也没人赏识爬不上去。

    哪怕他会走上一条绝大部分官员的道路,老老实实熬到三十岁的时候升正九品,四十岁升从八品,五十岁升正八品,等到六十岁的时候就能从七品的品级致仕,并享受从七品的退休待遇。

    这种晋升,是只升品级不升职务,而且薪资其实也不会多到那里去,因为大楚帝国官员的薪资是分品级工资和职务工资两部分的,大头还是在职务工资那里!

    人家吏务部还有财务部都不傻,哪能让你混一辈子到从七品,然后还拿着从七品主官级别的工资以及退休工资啊。

    这种好事想都别想!歂

    大楚帝国的官员薪资高,指的是有管理岗位的主官,再次你也得有个副科长的头衔不是。

    不然的话普通科员熬年纪都能熬出来高薪资,财政还不得要破产啊!

    要知道,大楚帝国的官员数量可是非常庞大的,其中又以普通科员的数量占据了绝大部分。

    不管什么事情,这基数一上来,那么最终都会演变为庞大的数字。

    因此大楚帝国财政的人员,是一直严格控制官员们的薪水水平的,避免过高的薪资水平导致地方乃至京畿财政崩溃。

    因为有高品级科员的存在,为了避免科员的品级比副科长还高的情况,因此也会把高品级科员调往主官级别更高的科室里任职。

    不会出现一个普通科员都能仗着自己的品级更高,把上司一顿臭骂的情况。歂

    大楚帝国的官员体系从伏牛山吏务处时代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年之久,各项规章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了。

    如此也就形成了当代大楚帝国的政治构架以及官员体系。

    谈不上多好,只能说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生产力的进步。在持续的改进,并勉强适应了工业化后的大楚帝国。

    兖州府的一系列辖区以及行政机构的变化,就是大楚帝国的地方行政构架改革,官员体系变化的一个缩影。

    在大楚帝国里,几乎所有的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在兖州府里都能看见。

    ——

    罗志学的与御用专列进入兖州府后,一路经过峄县、藤县、邱县三县,最后抵达兖州府府治滋阳。歂

    之前经过三县的时候,罗志学虽然没有下车视察,不过火车在泽县韩庄火车站以及藤县火车站加煤加水,所以罗志学还是趁着这段时间,用了几分钟接见了这两个县的知县。

    这也是罗志学在途径一些小地方,尤其是那些县城的时候的通常做法。

    在火车加煤加水的时候,人不下车,就在车上花费简单的几分钟接见当地的主官。

    不见的话其实也可以,但是没必要,反正火车都是需要停下来加煤加水的,花几分钟见一面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这年头的火车技术水平还是不咋地,哪怕御用专类采用的已经是最新式的广三系列火车头了,但是整体的续航能力依旧不咋地。

    正常运营的广三火车头拉动的客运列车,在平原地形上基本一百多